题归潜洞

巅崖凿透苔花碧,绕涧风来竹香湿。

龙头蜕骨蛰不飞,老壳中枵含古质。

横林六月秋生衣,垂帘冬夜春浮笔。

主人梦觉邯郸来,乍得幽深快胸臆。

君不见玉关将军冰雪肌,庙堂谟臣安危机。

一发不中群口讥,昨日把笏今扶犁。

谁知赵侯鬓未衰,中流勇退世所推。

却愁此志不终遂,再使腾踏今昌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魏初的《题归潜洞》描绘了一处山洞的幽深与神秘。首句“巅崖凿透苔花碧”,写出了洞穴深处石壁经过风雨侵蚀,长满了碧绿的苔藓,显得生机盎然。次句“绕涧风来竹香湿”,则通过涧风带来的竹香,暗示了洞口附近竹林的清新气息。

“龙头蜕骨蛰不飞”一句,运用象征手法,可能暗指洞内曾有龙的传说,如今龙已隐退,只剩下空壳。“老壳中枵含古质”,进一步强调洞穴的历史悠久和内在的沉静气质。

“横林六月秋生衣,垂帘冬夜春浮笔”两句,通过四季变换的想象,展现了洞内环境的宁静与变化,仿佛时间在这里流转缓慢。“主人梦觉邯郸来,乍得幽深快胸臆”表达了主人在洞中得到心灵上的宁静与愉悦。

接下来诗人以历史人物为喻,借玉关将军和庙堂谋臣的遭遇,表达对主人公退隐生活的感慨。他们虽然遭遇挫折,但赵侯能适时退隐,受到世人的推崇。最后两句“却愁此志不终遂,再使腾踏今昌期”,表达了诗人对主人公退隐生活能够实现其志向的期待,希望他能在未来的岁月里再次展现才华。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洞穴为载体,寓言人生,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人生态度的深沉思考,体现了元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收录诗词(262)

魏初(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初(约公元一二六四年)前后在世,年六十一岁。好读书,尤长于春秋;为文简,而有法。少辟中书省掾吏,亲老告归,隐居教授。中统起,为国史院编修寻擢监察御史,疏陈时政,多见赏纳。官至南台御史中丞。初著有《青崖集》五卷,《四库总目》非独以文章贵,又足补史阙。《元史》有传

  • 字:太初
  • 号:青崖
  • 籍贯:元代宏州顺圣(今张家口阳原东城)

相关古诗词

送赵大中从李五祖奉祀岳渎

男儿兀坐近四十,骨弱心痿徒补辑。

绕床百匝呼少陵,安得秋风生羽翼。

吾家赵弟本不凡,鬓秃须长眼如漆。

江海方期汗漫游,一夕飞缄御香湿。

天台真人马子徵,爱君能诗重君笔。

太华峰头日观西,万壑风烟入呼吸。

归来落纸中书堂,顿觉吾辈生辉光。

青云从此一万丈,回首俗物都茫茫。

形式: 古风

登朝天岭

余来汉中凡三年,大山小山行欲遍。

今年复有东川行,大抵势随岗阜转。

石头荦确颠且危,不独心惊梦亦战。

利州城北到朝天,又是川行山一变。

悬崖皴涩留苔青,石罅阴森郁松茜。

得诗数语疑有神,得酒百杯亦不倦。

回环应接奇无穷,乃见平时所未见。

落落参军正紫髯,行行御史真铁面。

相看大醉复长歌,灭没春鸿天一线。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适安堂

穷通有定分,流坎无庸悲。

湘累自苦亦太隘,韩子孤愤将奚为。

人生百年浑几时,鼠窥鬼瞰徒成私。

何如樊川一樽酒,往者莫究今已而。

秦川如画渭如丝,韦曲杜曲无声诗。

高堂驾空竹树里,觚棱潇洒含幽姿。

起居饮食颇自适,不矫不饰随所施。

举手为谢昌黎师,乃今平原能得之。

有时高咏归来辞,有时独酌芙蓉卮。

人间所得容力取,委之顺之夫何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韩监察所藏画马

房星降精云晦明,天机灭没麒麟行。

逸群绝足岂易得,侧身伫目长风生。

忆昔周王走八极,不惜千金买奇骨。

浮云追电迤逦至,千里瑶池才一蹴。

汉家沙苑唐虎臣,队色满山云锦新。

只今雄骏竟寂寞,转益愁向驽骀群。

吁嗟冀北亦古国,安得天骥曾不闻。

驾辕伏枥计必有,王良伯乐谁其人。

韩卿好古得此图,索遍乌台好诗客。

侵晨打门惊梦觉,开卷金石声㗲㗲。

雨中破屋百不遂,才薄何以塞君责。

此图一日当飞去,看避青骢洛阳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