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云.大观亭同阳湖赵敬甫江夏郑赞侯

大江流日夜,空亭浪卷,千里起悲心。

问花花不语,几度轻寒,恁处好登临。

春幡颤袅,怜旧时、人面难寻。

浑不似、故山颜色,莺燕共沉吟。销沉。

六朝裙屐,百战旌旗,付渔樵高枕。

何处有、藏鸦细柳,系马平林。

钓矶我亦垂纶手,看断云、飞过荒浔。

天未暮,帘前只是阴阴。

形式: 词牌: 渡江云

鉴赏

这首词以大江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大观亭上所见所感。"大江流日夜"展现出江水滔滔不绝的壮阔景象,空寂的亭台与翻滚的浪花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了千里之外的悲凉心境。"问花花不语"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出对人事变迁的感慨,轻寒多次袭来,使得登临之处显得更加凄清。

"春幡颤袅"暗示了时光流转,旧时的人面已难以追寻,与昔日山色的对比中,透露出物是人非的哀愁。"浑不似、故山颜色,莺燕共沉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怀旧之情,连莺燕也似乎在低语着往昔的记忆。

接下来,词人将视线转向历史,提及六朝的繁华与战火,这些都已成为渔樵们闲谈的往事,而眼前只有渔夫樵子的悠闲生活。"何处有、藏鸦细柳,系马平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但又蕴含着历史的沧桑。

词人自己也在钓鱼,看着云彩飘过荒废的江边,感叹时光易逝。"天未暮,帘前只是阴阴"以景结情,黄昏未至,却已是阴霾笼罩,暗合了词人心中的沉郁情绪。

整体来看,谭献在这首《渡江云》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深沉感慨,以及对故园的怀念之情。

收录诗词(134)

谭献(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桂枝香.秦淮感秋

瑶流自碧。

便作就、可怜如许秋色,只是烟笼水冷,后庭歌歇。

帘波澹处留人影,袅西风、数声长笛。

彩旗船舫,华灯鼓吹,无复消息。念旧事,沉吟省识。

问曾照当年,惟有明月。拾翠汀洲,密意总成萧瑟。

秦淮万古多情水,奈而今、秋燕如客。

望中何限,斜阳衰草,大江南北。

形式: 词牌: 桂枝香

法曲献仙音.盩厔路山甫罢官客淮上

高柳无丝,幺荷非镜,赚得春人都老。

坐断斜阳,梦回行雨,残英有枝空绕。

凝望眼江波渺。离尊那堪倒。浑闲了。

恁妆台、入时梳裹,听杜宇、帘捲总成独笑。

风雨满天涯,奈而今、眉黛慵扫。

怕损鱼鳞寄音书,流宕难到。

问楼头月色,后夜隔花凉照。

形式: 词牌: 法曲献仙音

鹊桥仙.七夕感汾阳故事

罗云愁薄,绪风催暮,烛照擎杯酒浅。

绛河淼淼向人垂,是别泪经年流满。

江湖节序,暌离心事,忍记星期近远。

寻常行路更何人,问可有軿车相见。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大酺.问政山中春雨

看舞榆低,丝杨绾,争忍良辰抛掷。

无端敲竹雨,响空阶疑是,故人双屐。

枕湿炉寒,杯空剑锈,吹鬓东风欺客。

劳劳亭前路,便伤心不似,少年时节。

者人远多忘,书催难好,付渠怜惜。泥涂遥望极。

望中见、山外天空阔。

怕说与、莺儿巧啭,蝶子轻翻,待相逢、翠帏将息。

暖到双罗袖,曾记得、牵萝颜色。更长笛、谁吹彻。

梅瓣都坠,容易缃英收拾。脆圆几时荐席。

形式: 词牌: 大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