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竹坡归真州

江边飞将猛如虎,手持神臂二石弩。

白叟呼之立少许,立竹之阴不知午。

叟初栽竹栽一母,母生儿孙孙缕缕。

竹知叟恩叟不语,试离竹行数十武。

诳竹无知遂飘举,百里千里析津府。

竹谁灌之畚以土,将有兵士环如堵。

叟前呼之竟何取,叟今疾趋若风雨。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与竹林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他与竹林分离时的复杂心情。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诗的开头“江边飞将猛如虎”,以“飞将”比喻江边的老者,形象地描绘了他的勇猛和威严。手持“神臂二石弩”,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力量与技艺。接着,“白叟呼之立少许,立竹之阴不知午”,通过老者在竹荫下停留片刻的情景,表现了他对竹林的依恋之情。

“叟初栽竹栽一母,母生儿孙孙缕缕”,描述了老者最初种下一棵竹子,而后竹子繁衍出众多后代,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繁荣。竹子对老者的恩情默默无言,老者却在竹林间行走数十步,试图离开,却无法割舍这份情感。

“诳竹无知遂飘举,百里千里析津府”,这里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想象竹子在老者离开后随风飘扬,甚至飘到遥远的地方,表达了老者对竹林的深深眷恋和不舍。

“竹谁灌之畚以土,将有兵士环如堵”,通过询问竹子如何得到灌溉和土壤,暗示了老者对竹林的悉心照料和保护,同时也预示了未来可能的战争威胁。

“叟前呼之竟何取,叟今疾趋若风雨”,最后两句描绘了老者在竹林前呼唤,却不知为何而来的疑惑,以及他迅速离去的急切,体现了他对竹林的复杂情感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面对外界变化时的无奈与坚持,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40)

罗玘(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蟠桃寿图江侍读先生母八十

花开花谢花成桃,穆昔花下听云璈。

狡儿摆手攫不得,屑屑覆射空馋饕。

水晶之盘照日月,星宫之君手所操。

传闻此实妙辟谷,三千岁龁凡一遭。

五城十城博尺璧,较之此更如毫毛。

况人生有母在阁,南山配彼端匪高。

肉飞上昆崙绝岭,夺虎爪下悬万猱。

或承九龙自西极,王母昼下骖六鳌。

冰盘照室光闪烁,勾吴水府鲸鲵逃。

紫微垣高见天目,驼橐螭首今谁曹。

欲驱飞车离帝所,两耳镗鞳钱塘涛。

晓呼黄耳负图去,便觉青鸟声嗷嘈。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送吕知县之太宁

山行有虎溪有蛇,人行百里无人家。

村氓生怕到县市,更有蛇虎纷如麻。

朝廷养人如养子,此辈毒人蛇虎似。

明朝忽报新尹来,震惊百里飞狂雷。

虎耶蛇耶在何所,山翁隔溪相唤语,此县百年无此举。

形式: 古风

日磾调马图为吴克温题

秺侯熟知马牝牡,不识蛾眉形好丑。

低头摸马恐马瘦,胆碎浑忘身有首。

玉趾之前卢令令,耳边亦觉怒猊吼。

欲拚百死问金人,雷霆在上敢开口。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挽邓屹庵诗

屹庵先生墓上石,飞虬蹲龟新勒额。

妖狐不敢卧其下,山鬼呵护火通夕。

樵夫惊见走折足,过客仰观读如译。

久之意象度百过,奉政大夫字飞白。

前时石小字画刓,秪今字大衔亦易。

乃知生男如仲谋,胸中岂乏还珠策。

圣皇褒贤常及亲,用此照耀贲幽宅。

先生蚤岁两振铎,庭馆春风歌朴棫。

况当闻礼闻诗馀,桥梓阴阳真一脉。

都匀苗獠等猺獞,卖刀买犊笑哑哑。

先生墓石行又镌,百年剑水增载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