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日游上寺及黄涧二首(其一)

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

不向此中寻洞府,更于何处觅藏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翻译

能够超脱尘世视为真境界,未完成修行的僧人仍是凡夫。
不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找仙人洞府,又去哪里寻找隐藏的花朵。

注释

能:能够。
休:超脱。
尘境:尘世。
为:视为。
真境:真境界。
未了:未完成。
僧家:修行的僧人。
俗家:凡夫。
不向:不在。
此中:这样的环境中。
寻:寻找。
洞府:仙人洞府。
更于:又在。
何处:哪里。
觅:寻找。
藏花:隐藏的花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的《十三日游上寺及黄涧二首》中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理念。首句"能休尘境为真境",意指能够从纷扰的尘世中找到真正的宁静境界,这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次句"未了僧家是俗家"则暗示在世俗的生活中,即使出家为僧,若未能达到内心的解脱,仍然算作世俗之人。

诗人进一步强调,既然已经认识到尘世与修行的关系,便不再刻意去寻找隐秘的洞天福地("不向此中寻洞府"),而是明白真正的宝藏在于自我内心的修炼("更于何处觅藏花")。这里的"藏花"可能象征着内心的清净和智慧,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在修行的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倡导人们通过内心的修养来达到超脱世俗的境地。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十三日游上寺及黄涧二首(其二)

堪嗟五伯争周烬,可笑三分拾汉馀。

何似不才闲处坐,平时云水绕衣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十五日别福昌因有所感

连昌宫废昌河在,事去时移语浪传。

下有荒祠难问处,古槐枝秃竹参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十日西过永济桥

十日西行过永济,时时细雨湿衫衣。

多情会得山神意,犹恐行人欠翠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代书寄剑州普安令周士彦屯田又一绝

正当老辈过从日,况值高秋摇落天。

一把黄花一樽酒,故人西去又经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