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峨眉山

峨眉之山高万丈,鸣鹤青城郁相向。

峰峦喜与太白齐,似与西川为保障。

郁葱秀色根鸿濛,望之如云浮碧空。

嵚岑峛崺不可上,千岩万壑来清风。

白云之巅梵王殿,五色光华望中见。

天晴云散看龙归,日出鸟呼知佛现。

山中原来富奇植,灵药仙葩人罕识。

丛生瑞竹粲如金,树结甜瓜坚似石。

势连雪岭极西方,六月常见飞严霜。

积雪长年消不尽,始知境界真清凉。

白水丛林半山起,楼阁参差綵霞里。

普贤灵迹世无双,苏子雄文今有几。

扁舟拂晓到嘉陵,眼中独爱兹山青。

召命有期不得往,试凭诗句讯山灵。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峨眉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峰的高耸、云雾的缭绕、植物的奇异以及自然界的奇妙现象。开篇即以“峨眉之山高万丈”点出峨眉山的巍峨壮观,接着描述山峰与太白山齐平,仿佛是西川的天然屏障,展现出峨眉山的重要地理位置。随后,诗人通过“郁葱秀色根鸿濛,望之如云浮碧空”等句,生动地描绘了峨眉山的葱郁与云雾缭绕的景象,赋予了山林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诗中还提到了山中的奇特植被,如“灵药仙葩人罕识”、“丛生瑞竹粲如金,树结甜瓜坚似石”,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暗示了峨眉山的神秘与独特。进一步,诗人通过“势连雪岭极西方,六月常见飞严霜”描绘了峨眉山四季不绝的冰雪景观,强调了其独特的气候特征和自然风貌。

最后,诗人在“白水丛林半山起,楼阁参差綵霞里”一句中,将峨眉山的自然美景与人工建筑巧妙结合,营造出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通过“普贤灵迹世无双,苏子雄文今有几”表达了对峨眉山历史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未能亲临其境的遗憾。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峨眉山的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山水诗。

收录诗词(998)

陈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雪山歌

若有昆崙之西岷峨阴,天文上属井与参。

危峰列嶂高万仞,色映银汉光沉沉。

忆初康回触折天柱时,娲皇炼石补天多苦心。

故将太白作天骨,斯山独与同嵚崟。

势连西域白不断,极目万里皆瑶簪。

阴风号寒滕六过,琪花六出成琼林。

飞鸟不敢度,矧有哀猿吟。

光晶熠耀可望不可近,使人对此毛发寒森森。

其中何所有,冰蛇长十寻。

雪□与雪鼠,谷底藏尤深。

万年坚冰消不得,岂畏夏日能流金。

几回霜台闲骋目,独爱爽气清予襟。

何当乘风问真宰,请化此雪为甘霖。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徐太守雪梅为副都御史周公铨赋

昔人画梅谁最奇,独数花光与补之。

二人去后几百载,至今声誉犹昭而。

当涂太守清江彦,能与梅花写生面。

呵笔方惊冰在毫,临池又觉香浮砚。

朔吹号寒冻未消,琅玕石上粲琼瑶。

雪盈老干昭奇节,阳动孤根长气条。

南枝几朵先春白,不比群芳后时发。

生来原自有精神,老去犹能存骨格。

玉堂茅舍咸相宜,风尘不染冰霜姿。

声名已居三友行,香影岂负逋仙诗。

内台使君事高洁,耿耿襟怀凛冰雪。

赋咏欣同水部何,披图静对心怡悦。

形式: 古风

龙洲书舍为佥都御史张公纯赋

荆南风气原清淑,江水西来出巴蜀。

龙洲乃在江中央,乔木千章蔼晴绿。

闻道君家在此居,经籍收来万卷馀。

漆书字古见蝌蚪,芸草香清落蠹鱼。

藏修偏宜地幽寂,轮蹄不来苔藓碧。

谪仙昔日爱匡山,范子当年住长白。

何如龙洲景最奇,风来新水生文漪。

岂惟净渌可涤砚,政要临清堪赋诗。

长年读书不出户,六籍流观自朝暮。

孔颜乐处信能寻,濂洛微言应蚤悟。

一朝擢桂步青云,廷对才华迥出群。

科名已听闻当宁,竹素还期纪异勋。

乘骢衣绣时巡历,总说襟怀似冰蘖。

荣升都宪振台纲,报国常存寸心赤。

自号龙洲知几春,书舍年来入梦频。

此日应偿读书志,清风拟绍古名臣。

形式: 古风

送陈颐庵上四川省墓

列圣相承崇孝治,恤典之加及勋贵。

恩颁命数原自殊,凤诰龙章日星丽。

勋臣今重平江公,一心报国存精忠。

锦城旧日开戎卫,先陇峨峨马鬣封。

先陇暌违越年岁,引领西南独歔欷。

阴森宰木今已拱,几度孙枝长新翠。

君为公嗣真宁馨,代行展省摅孝诚。

墓题嘉赠夫人号,碑刻中朝太史铭。

闻说佳城地尤吉,聚气藏风固难得。

钟奇毓秀永无穷,门户光华应今日。

公之勋德诚可嘉,君之义气还堪誇。

他年定有如椽笔,为表淮西忠孝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