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历史人物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不同态度和行为。"戡难功何补"一句,表达了对那些在灾难面前未能有效贡献的无奈与质疑,暗示了他们可能并未真正理解或重视所面临的危机。"欺孤计已深"则揭露了某些人利用弱势群体或孤立个体的弱点,进行不正当或有害的计谋,显示了人性中阴暗的一面。
"尽饶摧导玉"可能是指即便拥有再好的资源或条件,但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运用,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那解贱黄金"则进一步强调了价值判断的重要性,即使是最珍贵的资源(如黄金),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变得一文不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具体的意象和比喻,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行为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社会正义和道德价值的坚持。它不仅是一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一次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