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彭仲宜归荆州

四月都城风日好,远客违家思芳草。

秦淮河畔问南船,重译楼前出长道。

道傍送者皆缙绅,玉堂编修情独亲。

此来相看轻千里,此会相欢能几晨。

晨发无由执杯酒,折赠空持白门柳。

临分缱绻复申言,已去苍茫尚回首。

芦笋纷纷接浦桥,鲥鱼队队逐兰桡。

吹笛晚邀池口月,扬帆晴带海门潮。

归到绣林应夏五,鹧鸪啼歇榴花吐。

家庆趋承白发欢,云光回粲斑衣舞。

还携双鲤放江湄,江水朝宗日夜驰。

都将乡邑平安报,稍解京华契阔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所作的《送彭仲宜归荆州》。诗中描绘了四月京城的美好风光,以及诗人对友人彭仲宜归乡的深情厚谊。

首句“四月都城风日好”,点明时节与地点,京城在四月里风和日丽,景色宜人。接着“远客违家思芳草”一句,表达了离家远行之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芳草象征故乡,含蓄而深情。

“秦淮河畔问南船,重译楼前出长道。”这两句描绘了送别场景,秦淮河畔,友人乘坐南船离去,重译楼前,长长的送别之路延伸至远方。通过这些具体的景物描写,营造出浓厚的离别氛围。

“道傍送者皆缙绅,玉堂编修情独亲。”描述了沿途送行的人群,多为官员(缙绅),其中玉堂编修(可能是诗人的职位)与彭仲宜关系特别亲近,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此来相看轻千里,此会相欢能几晨。”表达了对友人归乡的祝福与不舍,虽然路途遥远,但相聚的时光却如此短暂。

“晨发无由执杯酒,折赠空持白门柳。”写出了清晨分别时无法举杯相送的遗憾,只能以白门柳作为赠别之物,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深祝福。

“临分缱绻复申言,已去苍茫尚回首。”临别之际,依依不舍,反复叮咛,即使友人已经远去,心中仍充满牵挂。

“芦笋纷纷接浦桥,鲥鱼队队逐兰桡。”描绘了归途中的自然景象,芦笋与鲥鱼,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吹笛晚邀池口月,扬帆晴带海门潮。”夜晚,友人在池边吹笛,邀请月色相伴;晴天,乘船前行,海门潮水映衬着船只,充满了诗意。

“归到绣林应夏五,鹧鸪啼歇榴花吐。”预想友人回到荆州时,已是夏天,鹧鸪啼叫,榴花盛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家庆趋承白发欢,云光回粲斑衣舞。”想象友人回家后,家中欢庆,白发老人与子孙共舞,一片和谐欢乐的场景。

“还携双鲤放江湄,江水朝宗日夜驰。”友人归来,带着家乡的特产——双鲤鱼,放于江边,江水日夜奔流,象征着对家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热爱。

“都将乡邑平安报,稍解京华契阔思。”最后,友人将家乡的平安消息带回京城,稍微缓解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描绘了送别与归乡的情景,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家乡的思念,充满了人文关怀与生活气息。

收录诗词(2068)

杨士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字:士奇
  • 号:东里
  •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 生卒年:1366~1444

相关古诗词

题小画赠曾贯还西昌兼致勉励之意

夫容绿水光鲜妍,芳春秀质何娟娟。

六年虎观驰彩笔,十月鸥江回画船。

醉写银瓶送将别,秋菊垂花纷可撷。

请看石上青琅玕,早晚凌云挺高节。

形式: 古风

题杨学士藏陈所翁四龙图

近代画龙谁第一,举世所重闽陈容。

秘府人家屡曾见,叶公虽古难独工。

此图四龙妙无敌,变化奇态才数尺。

乾坤黯黪閟云雾,风雷奔驱裂崖石。

腾身并出青冥上,盘拿夭矫皆相向。

神光睒矆如剑铓,倒捲江潮起银浪。

陈翁画意与谁同,爱龙所重泽物功。

炎飙六月撼原野,矫首滂沱如画中。

形式: 古风

题兰石寄王善学

清源先生乡达尊,昔以通家拜函丈。

别来四十有三年,至今仪形劳梦想。

当时令子朴且真,与我相欢亦长往。

有孙今传祖父业,授徒假馆双江上。

不随尘俗混驱驰,但以诗书待咨访。

潜心篆籀积岁年,往往挥毫作题榜。

我虽闻之未识面,已为名家动歆赏。

玉堂侍读重同宗,万里暌违心怏怏。

此图寄赠有微意,我为题诗叙畴曩。

清贞比德兰与石,珍重幽人在林莽。

形式: 古风

题开封黄璿太守感螺卷

叙州黄氏有孝孙,冬月大母病热烦。

渴心苦思螺疗疾,田枯溪涩那可得。

孝孙求螺急仓皇,手足冻皴肤肉僵。

是时孝孙年一纪,至诚感神神祐只。

探穴得螺四十多,煮液一进蠲沉痾。

姜诗王祥古孝子,孙之孝感见黄氏。

黄氏子孙贤且贵,作诗为告观风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