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宁国奉圣寺的环境与历史痕迹,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过往文人墨客的追忆。首句“题擅玉台宾,山名益著闻”点明了寺庙所在山峰因文人题咏而声名远播,接着“禽珍腾逸响,草异荐奇芬”两句生动描绘了山中禽鸟鸣叫的清脆悦耳与奇异花草的香气扑鼻,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美丽。
“壁可曾留锡,檐栖欲去云”则转向对寺庙本身的描述,暗示着曾经有高僧留下足迹,而檐下的云彩似乎也想要停留,表达了对过去僧侣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宁静祥和氛围的向往。最后,“尘嚣避三舍,不度碧溪濆”则以尘世的喧嚣与寺庙的宁静形成对比,强调了远离世俗纷扰、寻求内心平静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宁国奉圣寺这一避世之所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宁国奉圣寺及其周边自然环境的美丽与和谐,还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追思和对精神避难所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