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隐四首(其二)新亭

题舆记榻得高贤,寄意真同物象先。

收拾芜莱成院落,?量边幅占风烟。

登临斗觉今知要,云水从斯入画传。

斫竹洞门无锁钥,时携客枕一慵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题写在车舆上的诗篇,寄托着对高洁贤人的敬仰,如同万物先于形象存在。
整理荒芜之地,建成了一座庭院,测量边界,仿佛要占据天地间的风烟景色。
登高望远,如今才明白重要的是心灵的追求,云水生涯从此成为画中的经典。
竹林小径没有门户锁钥,我时常带着客人,慵懒地在此小憩入眠。

注释

题:诗篇。
舆: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也可指代诗文载体。
高贤:品德高尚的贤人。
芜莱:荒芜杂乱的地方。
院落:庭院,住宅。
斗:形容词,表示程度深。
云水:比喻人生的漂泊不定,禅宗常用语。
斫竹:砍伐竹子,可能指开辟竹林小径。
慵眠:慵懒地睡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洋的作品,名为《新隐四首·其二·新亭》。从艺术风格和用词上看,这首诗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题舆记榻得高贤,寄意真同物象先。"

这两句通过“题舆”和“记榻”,即刻字于轿杠及座椅上,表达了对古人高洁品德的追念与怀想,"寄意真同物象先"则是说这种精神理念应该早早地植入心中。

"收拾芜莱成院落,?量边幅占风烟。"

这里作者通过描绘园林景色,如收集散落的花瓣整理庭院,以及用画卷丈量边际,捕捉风和烟霭之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

"登临斗觉今知要,云水从斯入画传。"

这两句中,“登临”指的是攀登高处眺望,"斗觉"则是说夜深时分辨星象,"今知要"表达了诗人在此刻对景物的感悟和领会。而"云水从斯入画传",则是借用唐代画家王维“山水从心所欲”的艺术理念,强调自然之美已经融入诗人的绘画作品中。

"斫竹洞门无锁钥,时携客枕一慵眠。"

最后两句以"斫竹洞门"设置了一种幽深宁静的场景,而“无锁钥”则暗示了这里不需要任何防备,因为这是一个心灵的避风港湾。"时携客枕一慵眠"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享这份宁静,偶尔小憩,感受着大自然赋予的平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古代美德的追怀,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高远情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淡定。

收录诗词(715)

王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路居士山水歌

人年八十百虑昏,丈人耳目方聪明。

他人到此筋力疲,丈人胜如年少时。

老中强健闲中忙,经卷丹炉肘后方。

金书千轴造理窟,赤城七篇谈坐忘。

我年三十始相识,丈人年已几六十。

往来出处三十年,体无作用神安然。

静窥了不见根底,我谓君心秪如此。

那知能事有别肠,笔下风光穷妙理。

龟溪道人古衲师,心辞声利常无为。

晨钟粥钵半炉火,午日茶瓯一局棋。

一朝共语小窗前,袖出小卷含风烟。

为言老路手作此,画出王郎访戴船。

明朝见我微笑语,漏泄丹青奈缁侣。

别有一段壶中天,果若知音定分付。

轻轻一轴数尺长,奇峰突兀烟茫茫。

其间细屑千万状,领略试为哦新章。

初画寒林宿鸟惊,山蹊渐晓人渐行。

四僧趁饭分先后,人立渡头沙岸口。

一舟闲泊石岸中,一舟半渡凌云空。

两舟一钓一垂网,上有雁落芦花风。

两桥近山转清绝,客携筇杖半卼臲。

定是当年鹤氅翁,神气飘飘犯寒雪。

山腰佛寺楼阁明,下有茅店临沙汀。

刹竿挺立照山影,风幡髣髴闻谈僧。

纷然万象争奇怪,缩地便移他境界。

才薄其如此画何,强写娇容捧心态。

昔闻大令驰笔锋,天门未借西南风。

众工索钱阳好语,吴起果被公叔沮。

翩然拂袖返田庐,将军妙手今为几。

乃知胸中千顷碧,来自传家万金直。

丈人丈人有馀墨,莫惜逢场时戏剧。

形式: 古风

酬邓子

我年数七十,不过春五来。

素心岁月尽,白发日夜催。

纵怀独往愿,欲去心先回。

惟思百境空,洗此一念埃。

喜逢邓仲子,妙语惊奔雷。

未登黄金台,要是白玉杯。

安能驾飞车,与子相追陪。

姑借喝月术,救我年龄颓。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酬政老见赠

君于取予无乃廉,笔端自许能摧坚。

摧坚不是老僧事,贾用不售将谁还。

却收神观反初视,先种熟耨终有年。

早知游息造溟漠,不为耳目辞嚣喧。

新诗投我苦褒拂,岂但一读头风痊。

方今冠履尚错总,不到巨浸非长川。

奸穷否极会一返,快扫丑类论亿千。

乾清坤夷龙妥帖,与师访远同留连。

形式: 古风

鹊巢

今年结巢不近地,门户人言解知岁。

了知积累功力劳,投伴鸤鸠无此智。

闾里争如恶少年,不持弹射操空拳。

探巢取子尽居室,旁观禁止无由缘。

父翔母噪力不加,小雏在手鸣楂楂。

群儿不逞至若此,增巢不得安生涯。

汉家春夏禁采捕,诏书非止行三辅。

可怜科罪挂墙壁,国家禁绝非不预。

鹑居熙熙太古民,就令窥巢不用嗔。

同游饮啄不相害,海上鸥飞不避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