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伤我明所用不得人致有今日之祸(其三)》由明代诗人张家玉所作,通过对边防、宫廷、古城、夕阳、夜啸、上将坛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明朝政治局势的忧虑与感慨。
首句“防边岁岁事耑征”,点明了边防事务的常年重要性,暗示了国家在边疆安全上的持续投入和关注。然而,“不见颠连九庙惊”一句转折,指出尽管如此,宫廷内部却未能有效应对可能的危机,未能及时察觉并采取行动,暗含对朝廷决策层的不满与批评。
“古堞有城荒白下,斜阳无语老燕京”两句,通过“古城”、“荒废”、“夕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时间的流逝感,同时也隐喻了国家在边防和内政上的衰败景象。燕京作为都城,象征着国家的核心区域,而“老”字则暗示了其不再焕发往日的荣光。
“单于夜啸巡屯马,上将坛空宿卫兵”描绘了一幅夜晚边关哨所的场景,单于(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称呼)的夜啸与巡逻的战马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边防的紧张局势。然而,“上将坛空宿卫兵”则揭示了在这样的危急时刻,军队的空虚和无力,进一步强化了对明朝军事力量不足的担忧。
最后,“惆怅行吟秋月白,不知今夕为何明”以个人的惆怅情绪收尾,表达了对当前局势的无奈与困惑,以及对未来不明朗的担忧。诗人通过这一问句,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对整个国家命运的深沉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展现了对明朝边防与内政问题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国家未来走向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