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咏枣》由明代诗人王象晋所作,通过对枣这一果实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首句“蓐收司契物华新”,以神话中的秋神蓐收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万物开始呈现出新的面貌,为全诗定下了丰收与美好的基调。接下来,“累累丹苞日可亲”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枣树上挂满红色果实的景象,既表现了果实的丰富,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景象的喜爱之情。
“汉帝殿前曾郑重,吕仙亭下诧奇珍”两句,运用典故,将枣与历史人物关联,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汉帝殿前的郑重,吕仙亭下的诧异,都暗示了枣在古代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珍贵价值。
“味逾石蜜甜偏永,红迈朱樱色莫伦”则直接描述了枣的美味与色泽,将枣与石蜜、朱樱进行比较,突出了其独特的风味和鲜艳的色彩。这里不仅赞美了枣的口感,也通过对比手法强化了其在同类水果中的卓越之处。
最后,“怪道仲思名姓著,好同玉李供枫宸”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枣的赞赏之情,认为其名声显赫,甚至可以与玉李(一种珍贵的水果)相提并论,供奉于皇宫之中。这不仅是对枣的极高评价,也是对诗人自身情感的流露,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枣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和丰富想象力,也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赞美,是一首富有情感与文化内涵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