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赠都下门人

都城吾辈,办道休生退。

百行勿相违,常体三光不昧。

天玄地妙,真慧撮灵明,亲益友,论长生,此理应无赛。

太平逸乐,亘古真无坏。

一粒化生珠,两道光明作对。

人天法界,随处爇心香,超造化,越娑婆,稳赴瑶池会。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翻译

在都城中,我们修行,放弃世俗生活。
遵循百行,不违背道德,常常保持对天地三光(日月星)的敬畏之心。
天与地的奥秘,真正的智慧凝聚了光明,亲近良师益友,探讨长生之理,这道理无人能超越。
在太平盛世,享受安逸快乐,自古以来从未改变。
一颗转化生命的力量之珠,两条光明之路相互照耀。
在人天法界,无论何处,我们点燃内心的虔诚,超越自然法则,超越苦难世界,稳步前往仙境之会。

注释

都城:指首都或重要城市。
办道:修行。
休生退:放弃世俗生活。
百行:各种行为准则。
三光:日月星。
不昧:不迷失。
真慧:真正的智慧。
撮灵明:凝聚光明。
亲益友:亲近有益的朋友。
论长生:讨论长生之道。
亘古:自古以来。
真无坏:从未改变。
化生珠:象征转化生命的力量。
光明作对:相互照耀。
爇心香:点燃内心虔诚。
超造化:超越自然法则。
越娑婆:超越苦难世界。
瑶池会:仙境之会。

鉴赏

这首元代王处一所作的《蓦山溪·赠都下门人》是一首充满道教思想的词,表达了作者对都城中修行者的鼓励和对道家长生理念的推崇。词中提到"百行勿相违,常体三光不昧",强调遵循正道,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天地自然的规律相合。"真慧撮灵明",表达了对智慧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洞察力。

"亲益友,论长生,此理应无赛",体现了作者认为与良师益友探讨长生之理是无比重要的,无人能超越。"太平逸乐,亘古真无坏",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认为在这样的和平盛世,人们可以享受真正的快乐,不受岁月侵蚀。

"一粒化生珠,两道光明作对",可能象征着修炼者通过精诚修炼,达到内外光明的境地。"人天法界,随处爇心香,超造化,越娑婆",意味着修行者的心灵超越世俗,向着更高的境界进发,最终能够安稳地前往仙境般的瑶池。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道教修行为主题,寓含了对道德修养、友情和理想生活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作者对道家精神的深入领悟。

收录诗词(95)

王处一(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道士,一说号华阳子。从王重阳学道,修真于昆崳山烟霞洞。人称“跌脚仙人”。章宗承安中,曾被召见。元世祖时赠玉阳体元广度真人

  • 字:玉阳
  • 号:全阳子
  • 籍贯:金宁海东牟(今山东乳山)
  • 生卒年:1142—1217

相关古诗词

踏云行

一得冲和,重观幽胜。乌飞兔走交相应。

化成天理任纵横,丹炉万道金光迸。

开度诸天,祝邀真圣。升腾发显如如性。

福生无量见元初,这回了了无修证。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云行.咏铁查山石芝

四海云膏,三山灵秀。采芝须要忘形友。

充饥济渴养琼苗,添神益算光明透。

鸾凤翱翔,虎龙战斗。金狮玉象鸣哮吼。

已曾携去献高真,人还服了无衰朽。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云行.登州阎一翁索

神气冲和,光明集聚,三日上下流琼素。

闲中时复饮刀圭,金铅玉汞攒然住。

女姹婴娇,云朋霞侣。无生无灭乘空步。

教传四海奉全真,功成有个师来度。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云行.赠文登王志明

个个修真,人人办道。玄机妙理须寻讨。

时时常爇宝瓶香,朝朝每把心田扫。

步步清凉,神光覆罩。十方贤圣加恩报。

紫霞堆里玉容光,长春境界无衰老。

形式: 词牌: 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