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高舍书事

涨水东流满眼黄,泊舟高舍更情伤。

一川木叶明秋序,两岸人家共夕阳。

乱后江山元历历,世间歧路极茫茫。

遥指长沙非谪去,古今出处两凄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江水上涨,满眼望去一片金黄,停船在高大的房舍边,心情更加悲伤。
整条河流的树叶在秋天显得明亮,两岸的人家沐浴在夕阳下。
战乱之后,江山依然清晰可见,世间的道路却显得格外迷茫。
遥望长沙,并非被贬谪离开,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的命运都充满凄凉。

注释

涨水:江水上涨。
东流:向东流去。
满眼黄:满眼都是黄色(形容水色)。
泊舟:停船。
高舍:高大的房屋。
情伤:心情悲伤。
一川:整条河流。
木叶:落叶。
秋序:秋天的景象。
两岸人家:两岸的居民。
共夕阳:共享夕阳。
乱后:战乱之后。
江山:江山景色。
元历历:依然清晰。
歧路:岔路口,比喻人生选择。
极茫茫:极其迷茫。
长沙:地名,这里代指贬谪之地。
谪去:被贬谪离开。
古今出处:古今人的命运。
两凄凉:两种凄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江边高舍时所见的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涨水东流满眼黄"写出了秋天江水上涨,水面泛黄的景色,给人一种萧瑟之感。"泊舟高舍更情伤"表达了诗人停船歇息时对战乱后世事变迁的哀伤。

"一川木叶明秋序"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围,落叶纷飞,显示出季节的转换和生命的无常。"两岸人家共夕阳"则勾勒出一幅宁静而落寞的画面,夕阳映照在两岸人家,寓含着诗人对人间烟火的感慨。

"乱后江山元历历"反映了战乱后的江山依然清晰可见,但人事沧桑,世道艰难。"世间歧路极茫茫"则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选择时的迷茫和无奈,感觉到前路漫漫,不知何去何从。

最后两句"遥指长沙非谪去,古今出处两凄凉",诗人通过提及长沙,暗示自己并非因贬谪而至此,而是时代变迁的产物。他感到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出仕还是隐居,都充满了凄凉和无奈,表达了深深的感慨和历史的苍凉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寓言于物,展现了诗人对乱世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沉思。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舟行遣兴

会稽尚隔三千里,临贺初盘一百滩。

殊俗问津言语异,长年为客路歧难。

背人山岭重重去,照鹢梅花树树残。

酌酒柁楼今日意,题诗船壁后来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西风

木末西风起,中含万里凉。

浮云不愁思,尽日只飞扬。

梦断头将白,诗成叶自黄。

不关明主弃,本出涸阴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西轩寓居

牢落西轩客,巡檐费独吟。

桃花明薄暮,燕子闹微阴。

辛苦元吾事,淹留更此心。

小窗随意写,蛇蚓起相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西郊春事渐入老境元方欲出游以无马未果今日得诗又有举鞭何日之叹因次韵招之

毛颖陈玄虽胜流,也须从事到青州。

重吟玉树怀崔子,欲唱金衣无杜秋。

官柳正须工部出,园花犹为退之留。

篮舆自可烦儿辈,一笑来从樾下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