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王武所作的《送傅与砺广州教授(其二)》。诗中以送别友人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与祝福,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旅途中的诸多感慨。
首句“执手出都门,长揖从此辞”,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诗人与友人紧紧相握,告别于京城的大门,行礼后各自踏上不同的路途。这一幕充满了离别的伤感,也预示着未来的未知。
接着,“游子归远方,壮士亦苦怀”两句,诗人从自身角度出发,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担忧和对未来的忧虑。无论是游历四方的旅人,还是勇猛的战士,心中都充满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邓林非无木,木恶不可栖;冀北非无马,马驽不可驰”四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友人的处境比作难以栖息的树木和无法驰骋的骏马,形象地表达了对友人才能未能得到施展的遗憾和对社会环境的批判。
“高天上无极,浮云将何依”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友人前途的关切,将友人比作在广阔天空中无所依托的浮云,表达了对友人未来命运的深深忧虑。
最后,“日月苟不修,重来以为期”两句,诗人以日月为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寄寓了对友人再次相聚的期待。这句话既是对友情的珍视,也是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送别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