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陈玺所作,名为《题高漫士山水》。诗中描绘了江南山水的自然美景,以及隐居者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家本江南云水村”,点明了诗人的故乡在江南的山水之间,为后续描绘的自然风光奠定了基础。接着,“溪山阅历穷晨昏”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入体验,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都饱览了溪流与山峦的美丽景色。
“巨口细鳞肥可饵,时采黄菊邀琴樽”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通过捕捉鱼儿和采摘菊花的活动,享受着自然带来的乐趣,并以琴酒相邀,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泉声挂月树拖影,屐齿穿径苔留痕”进一步展示了夜晚的静谧与白天的足迹,泉水与月光交织的景象,以及行走过的痕迹,都充满了自然的韵律与生命的痕迹。
“晓来携杖过山腹,欲访桥西隐者门”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清晨带着手杖穿过山腹,想要拜访桥西的隐士,体现了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
“露下清秋鱼鸟没,桥头白石溪流奔”描绘了秋天的清晨,露珠洒落,鱼鸟归巢,溪流在桥头奔腾,展现了季节变换中的自然之美。
“亭閒树密人迹稀,仰观亭外青山浑”则描绘了山间小亭的宁静与周围树木的茂密,远处的青山浑然一体,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意境。
“平林一带青欲滴,远岫微茫苍霭吞”通过平缓的树林和远处若隐若现的山峰,以及弥漫的雾气,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层次感和神秘感。
“隐君深藏久不出,研朱默究先天源”表达了对隐居者的敬仰,他们深藏不露,潜心研究宇宙的奥秘,体现了对智慧与精神追求的赞美。
“梅花一点天心露,富贵浮云安足论”以梅花作为象征,表达了对纯洁与高尚品质的追求,认为富贵如同浮云,不值得过分追求。
“何人默契丹书妙,移来造化难与言”表达了对高深学问和自然法则的理解,认为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的人是难以言喻的。
“李君重之如南金,披图偶尔效蛩吟”提到李君对这幅画的珍视,如同珍视南方的黄金,偶尔模仿虫鸣,表达了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与共鸣。
“对此令人豁心境,随处溪山皆管领”最后,诗人感慨于眼前的景象,让人心境开阔,无论身处何处,都能感受到自然之美,把握住生活的真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精神追求的执着以及对生活品质的高雅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