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夜坐有感》,是明代诗人朱綝所作。诗中描绘了深夜独坐,思绪万千的情景。
首句“夜分灯烬漏声迟”,描绘了深夜时分,灯火微弱,滴漏的声音缓慢而悠长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深沉的氛围。接着,“掩卷茫然不自支”一句,表达了诗人放下书卷,内心茫然无措的状态,似乎在寻求某种心灵的慰藉或答案。
“三月莺花春去后,半窗风雨客愁时。”这两句通过季节更替和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个人情感的波动。春天的美景已逝,只剩下风雨中的半窗,象征着时光易逝,人生苦短,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愁绪。
“相如未遂题桥志,季子犹持刺股锥。”这里引用了司马相如和苏秦的典故,前者欲题桥以求名,后者刻苦读书以图功名。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功名的渴望与追求,但又似乎意识到实现这一目标的不易。
最后,“辛苦人生成底事,姓名留得世间知。”诗人反思人生的辛劳与奋斗,追问这一切努力的意义所在。他希望自己的名字能被世人记住,留下痕迹,这既是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深夜静思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情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追寻。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