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杨高士瑀

廿载江南意,愁来更渺茫。

友朋嗟日损,鸡犬觉年荒。

水历书池净,山连学舍长。

但闻杨伯起,弦诵夜琅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此诗《寄杨高士瑀》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其情感深沉,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廿载江南意”,开篇即点明了时间跨度与地点,江南之地,承载着诗人二十年的情感与记忆。次句“愁来更渺茫”,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份愁绪愈发显得遥远而模糊,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友朋嗟日损,鸡犬觉年荒。”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在岁月的流逝中,曾经的友人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这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损失,也象征着社会关系的疏远。同时,“鸡犬觉年荒”以鸡犬的感知,形象地描绘出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荒凉,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水历书池净,山连学舍长。”这两句转而描写自然景色,通过“水历书池净”表现了环境的宁静与纯净,而“山连学舍长”则暗示了学习与知识的延续,尽管外部世界可能荒凉,但内心对知识的追求依然如故。

最后两句“但闻杨伯起,弦诵夜琅琅。”以典故引入,杨伯起为东汉名士,以好学著称,夜晚的琅琅读书声,不仅展现了对学问的热爱,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在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中,蕴含着对知识、友情以及理想生活的深深追求。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齐祭器行

太公封齐廿八世,春禘秋尝长有事。

犹从三代识遗声,每见九夷朝祭器。

器历商周制度工,相传丁癸及桓公。

花纹不似莱人物,法象仍疑两敦同。

牛山下涕何悲苦,岁久光华方出土。

夏后璜偏入向魋,鲁宫宝又归阳虎。

历下秋风动夕萤,古来神物亦飘零。

谁知柏寝千年器,异日还陈汉武庭。

形式: 古风

题李先生矩亭

董生祠畔子云亭,涧雨岩虹望独扃。

门外晓寒萦带草,林端秋散照书萤。

长留直道扶千载,自见遗文表六经。

今日似君还肯构,应知家学本趋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瓠实向秋侵,呺然繫夕林。

不材留苦叶,槁死亦甘心。

偶伴嘉蔬植,还依旧圃寻。

削瓜输上俎,剥枣逊清斟。

卫女河梁迥,泾师野渡深。

未须惊五石,应信直千金。

作器疑无用,随流谅不沈。

试充君子佩,聊比国风吟。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土门旅㝛

岁岁征骖讵有期,栖栖周道欲安之。

尼公匪兕穷何病,尚父维鹰老未衰。

市酒薄驱冬宿冷,山麰轻压晓行饥。

从知宇宙今来阔,不似园林独卧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