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的《寄建安山长徐平父》。诗中以“钓石摩挲久席珍”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如同在石头上磨砺宝剑一般,不辞辛劳。接着,“儒冠非误一朝伸”表达了诗人对儒家学问的坚定信仰,认为这并非一时的误入歧途,而是长久以来的正确选择。
“修程鹏击三千里,次榜龙飞第二人”两句,运用了鹏鸟展翅高飞和龙飞腾空的典故,象征着诗人在学术道路上的远大志向和卓越成就,他如同鹏鸟般展翅高飞,最终在学术的榜单上位列第二,展现了其在学术领域的非凡才华。
“讲紫阳书聊倚席,纵青云靶早彯缨”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学术研究中的专注与勤奋,即使身处简陋的环境,也能够静心学习,如同倚靠在书桌上一样专注。同时,诗人对未来充满期待,相信自己如同射箭者一样,即使在低处也能瞄准天空的目标,展现出其对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最后,“十传先辈家声大,又喜中朝诵句新”表达了诗人对前辈学识的传承与敬仰,同时也对自己在学术上的创新感到欣喜。这两句既体现了对传统学问的尊重,又展现了对时代进步和个人发展的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个人成长的坚定信念,是一首充满正能量和激励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