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平斋为南昌刘司训作”为题,由明代诗人庄昶所作。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讽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一位在南昌担任司训(教育官员)的官员形象。
首句“称量万事与均停”,以“称量”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这位官员在处理各种事务时公正无私、公平对待的态度,仿佛能衡量世间万物的轻重,做到均衡而公正。接着,“君在南昌主六经”,进一步点明了这位官员在南昌的重要角色,他不仅负责教育,还深入理解并传授儒家经典(六经),展现了其深厚的学识和对教育事业的重视。
“莫笑老生随起倒,我家秤却是无星”,这两句则通过对比和讽刺,揭示了社会上一些人对传统教育和知识的偏见。这里的“老生”可能指的是那些固守传统、不适应新变化的人,他们可能因为跟不上时代步伐而显得“随起倒”。然而,诗人强调,真正的知识和智慧就像“我家秤”,虽然没有外在的华丽装饰(“无星”),却能准确衡量事物的价值,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不仅是对那位在南昌担任司训的官员的赞美,也是对坚守传统价值、追求真理的知识者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讽刺,既赞扬了教育官员的公正与智慧,也对社会上的一些偏见进行了温和的批评,体现了诗人对教育和知识的深刻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