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台北事

堂堂幕府即离宫,坐踞三貂气势雄。

岂谓解元唐伯虎,不如残寇郑芝龙。

蜉蝣天地波涛里,蝼蚁君臣梦寐中。

十日台疆作天子,凝旒南面太匆匆。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书台北事》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樊增祥所作,通过历史的视角,对台北这一特殊地理位置的历史变迁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感慨。

首联“堂堂幕府即离宫,坐踞三貂气势雄”描绘了台北作为军事重镇的雄伟景象,幕府如同离宫般庄严,占据着战略要地,气势非凡。这里的“三貂”可能是指台北周边的地理特征或象征性的指代,强调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颔联“岂谓解元唐伯虎,不如残寇郑芝龙”则在对比中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价。唐伯虎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画家,而郑芝龙则是明末清初的海寇头目。此联意在指出,历史上的人物评价并非一成不变,有时甚至会颠倒,暗示了对当时社会秩序和历史评价标准的反思。

颈联“蜉蝣天地波涛里,蝼蚁君臣梦寐中”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人类社会比作漂浮于波涛中的蜉蝣和蝼蚁,形象地描绘出人类在自然力量面前的渺小和脆弱,同时也暗喻了君臣关系的虚幻和短暂。

尾联“十日台疆作天子,凝旒南面太匆匆”是对历史事件的总结,描述了某位君主在台北短暂称帝的过程,强调了权力的易逝和历史的无情。其中“十日”可能象征时间之短,“凝旒南面”则是指君主正面向南,象征着权力的行使,但“太匆匆”则表达了对这种短暂辉煌的感慨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台北这一特定地点的历史回顾,反映了对权力、历史评价、个人命运以及自然法则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历史观和社会洞察力。

收录诗词(722)

樊增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刺桐花

东瀛若木喷奇观,吐蕊铺朱刺眼寒。

映日疑凝千滴血,烘云全迸一团丹。

看培海国高文丽,似补中天正色完。

彩颖遥挥霞片片,惊翻斗际落星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感事

指军无地强登山,铁炮烟销落日閒。

破碎斗船沈马尾,悲哀奏疏动龙颜。

九天帝命劳元老,五月王师下百蛮。

大将已提淮北旅,澎湖飞渡入台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感事

蛮人自昔化难和,定乱三经马伏波。

地控八闽门户险,民分两岛版图多。

汉家已议捐炎海,越国何能王赵佗。

孤负天南忠义士,同仇思保旧山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夏日喜雨呈蒋怿庵镛刺史

赤熛扬明威,旱魃煽其怒。

炎炳谁操持,阴阳失调护。

万里烧长空,四围燃火树。

草木燋乾枯,飞鸟不得度。

泉壑绝涓流,禾苗尽偃仆。

仰食资东瀛,舟楫来何暮。

敢望盈箱求,翻遭闭籴误。

一粒一酸辛,负挈满道路。

吁嗟中泽鸿,几为涸辙鲋。

贤哉良司牧,下车询农务。

丰歉递相寻,灾祲亦定数。

胡兹孤岛黔,奈何抱沉痼。

圣世宏宽仁,轻徭复薄赋。

无如瘠土贫,风旱频年遇。

生计窘耕渔,颠连憯莫诉。

我民竟何辜,对天默呼吁。

方版疏一通,云坛香一炷。

有谪则祸予,莫俾民太苦。

忽然触石云,散作漫天雾。

阴霾昼迷濛,玉虎晨鸣呴。

列缺并飞廉,屏翳齐交互。

须臾沛滂沱,岸谷倏崩注。

或为空中丝,或似草间露。

连朝积霪霖,十日沃沾霔。

化泽遍均匀,天公周布濩。

村墅沐新膏,原田发生趣。

农夫拜官赐,一祷逢甘澍。

早谷馀高粱,晚季卜秋穫。

花生绵根荄,朱蓣长园圃。

幸无台飓伤,又免蝗螟蠹。

米价渐渐低,粮运源源赴。

更须惩奸商,专市亦可恶。

开仓议平粜,救荒良有具。

驱鼠防穿墉,彻桑及未雨。

惭予枵腹谈,迂腐呈俚句。

蒿目怜苍黎,空拳策富裕。

再三白当途,缓急慎所措。

愿奉太平觞,讴歌乐含哺。

形式: 古风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