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杂诗(其四)

行行度深樾,自顾不见影。

一风吹我衣,百体共凄警。

平生轻路心,内反犹耿耿。

虚气一相乘,壮志不可骋。

论事贵及身,此理庶堪省。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山中行走的情景,通过自然界的风声和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行行度深樾”,描述了诗人沿着山路深入林间的情景,树木茂密,遮天蔽日,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接着,“自顾不见影”一句,不仅写出了林间的昏暗,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自我反思的状态。

“一风吹我衣,百体共凄警。”风吹过,不仅吹动了诗人的衣裳,也似乎触动了他全身的每一个细胞,带来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寒意和警醒。这里的“风”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象征着外界环境对他内心世界的触动。

“平生轻路心,内反犹耿耿。”诗人回顾自己的一生,对于人生的道路持有轻视的态度,但即使是在内心深处,这种态度依然坚定不移,显示出他对人生道路的独立思考和坚持。

“虚气一相乘,壮志不可骋。”“虚气”可能是指空洞的、不实在的东西,与“壮志”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与痛苦。

“论事贵及身,此理庶堪省。”最后一句点明了诗人的思考重心在于亲身经历和体验,认为只有通过亲身经历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哲学思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孤独与挑战中保持自我坚持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山行杂诗(其五)

叠障忽中豁,杈枒见山城。

是时及晚爨,一片烟漫青。

顿使人气接,往恐倏忽平。

我马何虺尵,叱驭驱速行。

长坡落浩荡,回首无留情。

形式: 古风

春城

春城久阴雨,欣见白日轮。

照我叹羁寂,更照东西邻。

东家娶新妇,开筵罗众宾。

烹臛香彻舍,喧笑夜达晨。

西家屋颓破,中有新死人。

床头老妪哭,哭子声酸辛。

共此日光里,哀乐胡不均。

无情感过客,侧耳继嘅呻。

触欢叹无怿,闻戚幸有身。

俄顷众虑集,首念依闾亲。

有子常若无,不得相对贫。

孤灯耿白发,茹苦何能伸。

亦有蓬头妻,抱病卧积薪。

自为我家妇,甑釜常生尘。

门户持女手,何以能支振。

一身尚乞食,所遇犹邅迍。

言念忽及此,滂沱涕盈巾。

若语东西家,哀乐稍可匀。

更欲起相告,事运多相因。

啼笑互乘伏,迎送如轮巡。

所见尽逆旅,何者堪为真。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小心坡

世险不到处,兹坡名小心。

侧栈受半履,石滑不可任。

上岭怒欲压,下有无穷深。

削壁绝扪据,长云荡其阴。

飞空苦无具,至此毛发森。

人言小心度,我以无心临。

同游少人色,牛喘逋汗淋。

对之忽大笑,划然摇井参。

山灵喜颜色,乐奏来仙禽。

提心一趺坐,万态何沈沈。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池阳杜牧祠(其一)

登徒好色马卿消,黄绢清歌响未遥。

我读先生《燕将录》,鬓丝禅榻太无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