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一七四)

养女畏太多,已生须训诱。

捺头遣小心,鞭背令缄口。

未解乘机杼,那堪事箕帚。

张婆语驴驹,汝大不如母。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翻译

养育的女儿顾虑太多,已经出生就要教导引导。
轻轻按压她的头部让她保持谨慎,用鞭子轻拍背部让她学会沉默。
她还未能理解纺织的技艺,怎能胜任家务琐事。
就像张婆对小毛驴说的,你长大后的能力比不上你的母亲。

注释

养女:养育的女儿。
畏:顾虑。
多:太多。
已生:已经出生。
须:必须。
训诱:教导引导。
捺头:轻轻按压头部。
遣:让。
小心:谨慎。
鞭背:用鞭子轻拍背部。
令:让。
缄口:保持沉默。
未解:还未懂得。
乘机杼:纺织的技艺。
那堪:怎能。
事:从事。
箕帚:家务琐事。
张婆:比喻年长的妇人。
语:对...说。
驴驹:小毛驴。
汝:你。
大不如:能力不如。
母:母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母亲或祖母在教导和管束年幼女童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事物展现了古代家庭生活的一隅。开篇“养女畏太多,已生须训诱”表明女童已经到了需要教育和规劝的年龄,而接下来的“捺头遣小心,鞭背令缄口”则展示了教导过程中严厨而细致的一面。诗人通过“未解乘机杼,那堪事箕帚”指出了女童尚未学会织布和清扫等家务事宜,暗示着成长的责任与挑战。

在最后两句“张婆语驴驹,汝大不如母”,诗人以张婆的对话来衬托母亲形象,通过对比强调了母亲的重要性和无可替代的地位。这里的“汝大”应指女童已长大,却仍无法达到母亲的期望,或者是说即便女童已经成长,也无法完全替代母亲的角色和地位。

整首诗语言简洁自然,情感真挚,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反映出女性在家庭中的责任与地位,以及教育子女的艰辛与重要性。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一七五)

秉志不可卷,须知我匪席。

浪造山林中,独卧盘陀石。

辩士来劝余,速令受金璧。

凿墙植蓬蒿,若此非有益。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七八)

报汝修道者,进求虚劳神。

人有精灵物,无字复无文。

呼时历历应,隐处不居存。

叮咛善保护,勿令有点痕。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一八○)

多少天台人,不识寒山子。

莫知真意度,唤作闲言语。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一八二)

可惜百年屋,左倒右复倾。

墙壁分散尽,木植乱差横。

砖瓦片片落,朽烂不堪停。

狂风吹蓦榻,再竖卒难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