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似雾如尘有却无,须臾密密复疏疏。
忽忘九月清霜晓,唤作濛濛二月初。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秋日的细雨,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展现了雨的变化无常。"似雾如尘有却无"形象地表达了秋雨的轻柔与飘渺,它既像薄雾又像轻尘,但却难以捉摸,既有实质又带有虚幻之感。这场秋雨时密时疏,给人以忽聚忽散的感觉。
诗中"须臾密密复疏疏"一句,更进一步描绘了秋雨变化无常的情景。"须臾"意味着极短暂的时间,而这短暂的时间里,雨水竟从紧密到稀疏再变换,表现出自然界中雨的不可预测性。
接着诗人通过"忽忘九月清霜晓"一句,引出了秋天特有的景象——清冷的霜露。这里的"忽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淡漠,同时也突显了秋雨给人的意外与惊喜。
最后一句"唤作濛濛二月初"则是将秋雨的情景比喻为春天二月的细雨。"濛濛"形容的是雨水连绵不断的样子,这里通过将秋雨比作春雨,增添了一种对时光流转的感伤和怀旧情愫。
整首诗通过对秋雨的精妙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细微变化的观察与感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万物变迁的深沉感慨。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初日新寒政晓霞,残山剩水稍人家。
霜红半脸金罂子,雪白一川荞麦花。
野菊相依露下丛,冷香自送水边风。
丰年气象无多子,只在鸡鸣犬吠中。
今年秋热倍常年,更住西峰落照村。
最是樱桃梢上日,裴回不落等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