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初春游虎丘饮阊门水阁

镜里情怀,笛边风调。曼声度曲低声笑。

小楼寒勒海棠花,杜鹃抵死花前叫。

野寺春游,名园晚眺。落灯时节仙人少。

真娘墓上雨潇潇,谁家冒雨烧香轿。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踏莎行》描绘了初春时节,作者在虎丘游览后,又至阊门水阁饮酒的情景。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环境的交融。

“镜里情怀,笛边风调”,开篇即以镜中映照出的自我情感和笛声中的音调,营造了一种内省与外界艺术的和谐氛围。镜中所见,不仅仅是外貌的映像,更包含了内心的思绪与情感;笛声悠扬,不仅触动听者的心弦,也反映了演奏者的情感世界。

“曼声度曲低声笑”,描述了演唱者轻柔地吟唱着曲子,其间伴随着低沉的笑声,这种笑声可能是对曲中情感的共鸣,也可能是对生活琐事的轻松调侃,体现了词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小楼寒勒海棠花,杜鹃抵死花前叫”,通过小楼的寒冷与海棠花的娇艳形成对比,杜鹃鸟在花前的哀鸣,既增添了春天的生机,也暗示了季节更替的无奈与生命的短暂。这一句将自然景观与情感体验巧妙结合,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野寺春游,名园晚眺”,描绘了作者在野外寺庙和著名园林中游玩的情景,在傍晚时分眺望远方,享受着春日的美好时光。这样的场景充满了闲适与宁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活的诗意。

“落灯时节仙人少”,随着夜幕降临,灯火渐稀,仿佛仙境中的仙人们也开始减少,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暗示了夜晚的神秘与静谧,同时也可能隐喻了繁华过后,人世间的孤独与淡泊。

“真娘墓上雨潇潇,谁家冒雨烧香轿”,最后两句将视线转向了真娘墓,细雨绵绵,有人不顾风雨,前来祭拜。真娘是古代苏州的一位歌妓,以其才情和美貌闻名,死后葬于虎丘山下。此处借真娘墓上的雨景,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敬仰,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在初春时节游历虎丘、饮宴阊门水阁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41)

叶大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乡子.曼睩同客金陵,偶填此调,寓玉溪巴山夜雨之思,情韵双艳,余适重有所感,叠韵继作

艳梦冷湘屏。小雨衾涡听到明。

断送江南秋去也,瑽琤。懒续幺弦第二声。

归棹佛狸城。漫说伤心画不成。

带得六朝烟水返,凄清。天上人间寄与卿。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南乡子.曼睩见和有山黛隐围屏句,风韵佳绝,再填次答

山黛隐围屏。写上乌丝字字明。

半夜红牙翻笛谱,琤琤。细和跳珠一两声。

归梦阖闾城。白浪连天去不成。

落得听风还听水,清清。秋雨琴台病马卿。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金缕曲.连日雨甚,欣然见日月,霜天如画,就曼睩璞斋两君谈久,之归雨复作,补叠此解

五夜湘帘烛。记年时、秦淮艇子,鸭头春绿。

泛宅沧江闲鸥似,牵得吴篷作屋。

转撇去、南村松竹。

乍过重阳宵宵雨,锁秋闱、闷谱淋铃曲。

蒋山影,横窗幅。银蟾忽吐寒如玉。

乞明珠、消除病渴,铜盘仙醁。

宝树霜蛾清虚府,不艳人间腻福。

奈又损、婵娟螺蹙。

一阵凄潇檐沟响,替黄花、试把来朝卜。

烦左手,晚香掬。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东风第一枝.壬辰岁暮,吴下寓斋叠樊榭韵

竹锉茶浓,糟床酒熟,满窗斜插梅影。

瓦檐残雪初融,又搀挑珠夜永。

冲泥客懒,总搁了、销寒诗兴。

泥翠鬟、炙砚仇书,一笑水仙开并。

拈往事、话长谁证。牵旧梦、睡醒不省。

避人花国真佳,舍身佛天更净。

山光不断,五六里、横塘如镜。

约讨春、打桨能来,可似去年风景。

形式: 词牌: 东风第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