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鹧鸪天》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李岳瑞所作,其风格独特,情感深沉,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略带哀愁的画面。
首句“银汉苕苕访玉清”,以“银汉”象征银河,与“玉清”相呼应,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仿佛是主人公在银河之上寻访仙境,充满了神秘与向往。接下来的“步虚消息断倾城”,则通过“步虚”这一道教仪式,暗示了某种神秘力量的消失,使得整个世界为之震动,形象地描绘出事件的影响力之大。
“才闻缟袂裁寒竹,忽漫琼筵理素筝”,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一句描述了女子穿着白色衣裳,在寒冷的竹林中裁剪衣物,后一句则描绘了在豪华宴席上,人们弹奏着素雅的筝乐。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人物活动的场景差异,也暗示了人物心境的变化,从忙碌与寒凉到奢华与宁静。
“云护惜,月将迎”,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氛围,云彩似乎在守护着什么珍贵的事物,而月亮则即将出现,预示着新的开始或变化。这种动态的描绘,让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充满诗意。
“一池水皱底干卿”,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它可能是在表达对某人的关心或担忧,也可能是在感叹世事无常,一切如水波般起伏不定,难以把握。这里的“干卿”可能是指“与你有关”,强调了个人情感的牵连。
最后,“锦茵谁搅乌龙睡,愁听花阴吠日声”,这两句将画面推向高潮。锦茵本应是舒适安逸的象征,却被“搅动”了乌龙的睡眠,暗示了某种干扰或破坏。而“愁听花阴吠日声”,则是以花阴中的声音来反衬内心的愁绪,日出时分的声音仿佛在提醒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增加了诗歌的哲理性。
整体来看,这首《鹧鸪天》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略带忧伤的世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以及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