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张玄玄,朝饮九渡之清流,暮宿南岩之紫烟。
好山浩劫知几度,不与景物相推迁。
我来不见徒悽然,孤卢高出古松顶,第有老猿接臂相攀缘。
此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张玄玄的隐士在太和山的生活情景,充满了自然之美与超脱之感。诗人朱柏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张玄玄每日的生活状态——清晨于清澈的九渡溪边饮水,傍晚则栖息于南岩的紫色烟雾之中。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仿佛与世无争,与自然和谐共存。
“好山浩劫知几度”,表达了对自然变迁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张玄玄对于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他似乎并不在意岁月的更迭,而是专注于内心的修行与自然的融合。“不与景物相推迁”进一步强调了张玄玄与外界的隔绝,他的存在仿佛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达到了一种心灵上的自由境界。
当朱柏来到此地时,却未能见到张玄玄,心中难免有些失落与惆怅。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沮丧,反而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孤零零的山丘高耸于古老的松树之上,仿佛是天地间的一处静谧之地。而那“老猿接臂相攀缘”的场景,不仅增添了山林的生动气息,也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以及生命力量的延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内心与外在世界之间的深刻联系,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朱柏以诗人的敏感与洞察力,捕捉到了太和山独有的灵韵与哲思,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对自然美与精神境界探索的佳作。
不详
鞍马辞京去,维时已暮春。
残花留舞蝶,飞絮逐行人。
树暗啼黄鸟,波澄跃紫鳞。
白云晴冉冉,瞻望重思亲。
杨柳渡头烟漠漠,峨眉山下水浟浟。
月明沙渚晚风急,渔笛一声江上秋。
细路千盘迥,高峰九叠奇。
松阴深入寺,泉脉远通池。
云锁禅楼室,岩镌御制碑。
来游乘暇日,林下尽幽期。
百尺危楼上,凭高极杳冥。
水云连楚白,岛屿入淮青。
潮起鱼龙窟,风生蒲蓼汀。
倚阑凝伫久,目断是沧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