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曲

清江芙蕖玉可怜,岸花汀草自年年。

来鸿去雁不相识,晓露无声香暗泣。

江楼缥缈如花人,望之见之不可亲。

无限晴云锦树新,愁眉只向遥山颦。

遥山一千里,长在愁眉底。

镜里繁华过眼空,遥山铸向青铜中。

遥山遥复遥,芙蕖霜早彫。

明日愁眉为谁扫,月白江清天未晓。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江曲》由元代诗人刘因所作,以清江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充满情感与意境的画面。

开篇“清江芙蕖玉可怜”,以“玉”形容芙蕖,既突出了芙蕖的洁白无瑕,又赋予了它高贵的气质,仿佛是水中的一块美玉,引人注目。接着“岸花汀草自年年”,通过“年年”二字,强调了自然界的循环更替,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

“来鸿去雁不相识”,鸿雁南来北往,各自飞行,互不相识,象征着人生的孤独与漂泊。而“晓露无声香暗泣”则将露珠拟人化,它在清晨悄无声息地蒸发,却留下了淡淡的香气,仿佛是在默默哭泣,增添了诗的哀愁氛围。

“江楼缥缈如花人”,江边的楼阁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如同花中的人儿,美丽而遥远,难以触及,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以及与之之间的距离感。

“无限晴云锦树新,愁眉只向遥山颦”,晴朗的天空下,树木焕发出新的生机,而诗人的愁眉却对着远方的山峦皱起,展现了内心的忧郁与沉思。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然的美好与人的愁绪相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遥山一千里,长在愁眉底”,进一步强调了愁绪的深重,即使远在千里的山峦也无法摆脱愁眉的笼罩,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无奈。

“镜里繁华过眼空,遥山铸向青铜中”,通过镜子的比喻,暗示了现实中的繁华只是瞬间的幻象,转瞬即逝,而心中的愁绪却像青铜一样永恒不变,无法消散。

最后,“遥山遥复遥,芙蕖霜早彫。明日愁眉为谁扫,月白江清天未晓”,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对远方的渴望与对未来的迷茫。即使在月光皎洁、江水清澈的夜晚,愁眉也无法被扫除,预示着诗人内心的愁绪将持续下去,直到未知的未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人生孤独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忧虑,情感深沉,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272)

刘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 字:梦吉
  • 号:静修
  •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 生卒年:1249~1293

相关古诗词

除夕

百岁三分一,初心谩慨然。

空囊难避节,青镜不留年。

静阅无穷世,閒观已定天。

履端思后日,四鼓未成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晚上易台

遗台连废垒,落日展遥岑。

海岳天东北,燕辽世古今。

每当多感慨,直欲罢登临。

莫更留尘迹,千年不易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登武阳

朝游樊子馆,晚上武阳城。

潮接沧溟近,山从碣石生。

断虹云淡白,返照雨疏明。

且莫悲吟发,樵歌已怆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乡郡南楼怀古

南北世更迭,江山人重轻。

澶渊出师诏,显德受降城。

遗恨几时尽,寸心千载生。

区区蓼花咏,痴计欲何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