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名山洞府三十六,若拟帽峰犹未足。
有人曾此坐丹炉,有人曾此安棋局。
一朝悟道归去来,依旧紫云锁林屋。
武荣贾客来洛阳,手携尺书叩岩谷。
觌面亲逢吕洞宾,有眼不辨郑文叔。
功成行满欲度人,酬之遗以半升粟。
岂知粒粒皆金砂,一服可但能辟谷。
先嗔后喜来重寻,痴心才动隔山谷。
故老相传金粟仙,凌霄有塔苍标玉。
乾坤外物号无尘,凡夫到此懒著脚。
我来稽首问先生,若为乞得壶中药。
刀圭分与医国人,却入深山抱幽独。
先生道我亦不尘,且走千岩并万壑。
它时相过岳阳楼,定把奇书与君读。
这首宋代诗人胡仲弓的《题金粟洞》描绘了一座神秘而富有灵性的洞府。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洞府的非凡之处。首句“名山洞府三十六”点出洞府的非凡地位,而“若拟帽峰犹未足”则强调其超越寻常山峰的壮观。接下来,诗人提及洞中曾有人修炼丹炉、下棋,暗示着洞府与道教修行的密切联系。
“一朝悟道归去来,依旧紫云锁林屋”描绘了洞中高人悟道后的离去,留下紫云缭绕的神秘氛围。武荣贾客来访,误将吕洞宾认作郑文叔,显示出洞府的超凡魅力和访客的惊奇。诗人借吕洞宾赠粟之事,寓言洞中的金砂具有神奇功效,不仅能辟谷,还能治病救人。
“先嗔后喜来重寻”描绘访客的反复探寻,表现出对洞中仙药的执着追求。诗人进一步描述金粟仙人的传说,以及洞中凌霄宝塔的神圣气象,强调洞府的超凡脱俗。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从仙人那里得到药方,救治世人,但又表示自己也会选择隐居深山。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洞府的描绘,传达出对仙道生活的向往和对人间疾苦的关注,体现了宋代理学与道教思想的交融。
不详
庵中有高人,不受红尘触。
吟诗每夜深,来伴山云宿。
乃祖乘槎去复还,君平饶舌世人传。
天机不道因渠泄,更遣云仍学算天。
邀月坐中庭,清影不可驻。
举酒浇枯肠,落笔欠长句。
瀣气惟沾衣,秋声远鸣树。
磕睡依危栏,梦断足幽趣。
因探梅花踏晓云,隔墙时有暗香闻。
枝头才漏春消息,便带春愁一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