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感怀》由清代诗人周馨桂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忧虑。
首联“闭户闲吟日易斜,十年萍梗作生涯”,开篇即以“闭户”、“闲吟”描绘出诗人独处一室,沉浸在思考与创作中的宁静画面。然而,“日易斜”不仅指时间的流逝,也暗含着时光匆匆、岁月不待人的感慨。接着,“十年萍梗作生涯”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随波逐流的浮萍,形象地表达了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过去十年生活经历的回顾与反思。
颔联“如何壮岁唯谋食,差喜严君甫杖家”,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年轻时生活的无奈与苦涩。在“唯谋食”的描述中,可见其青年时期为生计奔波、生活艰辛的一面。而“差喜严君甫杖家”则透露出一丝欣慰,或许是指在艰难生活中,得到了某位严君的帮助或支持,给予了一定的依靠与温暖。
颈联“孤馆灯残空有梦,故园尽复何无花”,转而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孤寂的旅途中,只有残灯相伴,梦境中或许能暂时逃离现实的困顿,但醒来后却只能面对现实的孤独。而“故园尽复何无花”一句,通过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故乡美好景象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无奈与哀愁。
尾联“更恩七叶传书法,业堕箕裘每自嗟”,最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家族传承与事业发展的忧虑。在家族传统与学问的传承上,诗人感到自豪与期待,但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担心自己的努力不足以延续家族的荣光,内心充满了自责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感怀》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家庭传承以及时代变迁的复杂感受,展现了清代文人特有的忧国忧民情怀与对自我价值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