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南海梦生都水月,东墙喜见旧阳春。
临风为问林和靖,千载凭谁是后身。
这首诗以“南海梦生都水月,东墙喜见旧阳春”开篇,巧妙地运用了“南海”与“东墙”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梦幻与现实交织的氛围,仿佛在梦中见到南海的水月,又在东墙前惊喜地遇见往日的春光。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怀念,也暗含着对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
接着,“临风为问林和靖,千载凭谁是后身”两句,诗人借问林和靖(宋代著名隐士),表达了自己对于千古风流人物的追慕之情,同时也反思了自身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以及是否能够成为后世所铭记的人物。这里既有对古代文人的敬仰,也有对自己身份和价值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既富有画面感,又蕴含深刻的人生感悟,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不详
(一四八八—一五五五)。兴宁人。少负才名,从湛甘泉游,闻性命之学。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贡生,为县令祝枝山所赏识。尝讲学于崇正书院,凡三修县志,并与修《广东通志》及《武宗实录》。由拔贡任浏阳丞,署县事。以病乞归。年六十七。有《叶冈诗集》四卷。清咸丰《兴宁县志》卷九有传。诗,以明嘉靖刊本《叶冈诗集》为底本
原是一阳初动处,叶冈刚说是花王。
当今若泥唐人意,请问南山李子长。
千红万紫谢芳林,独向江南报好音。
正是一阳来复处,令人开眼见天心。
种柏山斋不等閒,贞资劲节可人看。
遥知应有参天日,分付儿曹守岁寒。
独怜金屋阿娇身,误踏东风紫陌尘。
到底看春春不见,反教人看我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