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王处士草堂壁画衡霍诸山

粉壁衡霍近,群峰如可攀。

能令堂上客,见尽湖南山。

青翠数千仞,飞来方丈间。

归云无处灭,去鸟何时还?

胜事日相对,主人常独闲。

稍看林壑晚,佳气生重关。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翻译

粉白的墙壁近在眼前,霍山群峰仿佛可以攀登。
它能让厅堂中的客人饱览湖南的万千山峦。
青翠的山峦高达数千仞,仿佛从天而降,落入眼前方丈之地。
归来的云彩找不到消散之处,离去的鸟儿不知何时才会返回。
美好的景致每日相伴,但主人却常常独自悠闲。
傍晚时分,我稍稍眺望树林山谷,佳美的气息从重重关隘中升起。

注释

粉壁:白色的墙壁。
衡霍:衡山和霍山。
群峰:众多山峰。
可攀:可以攀登。
堂上客:厅堂中的客人。
湖南山:湖南的山脉。
数千仞:极高峻。
飞来:飞落。
归云:归来的云彩。
去鸟:离去的鸟儿。
胜事:美好的景致。
主人:主人自己。
稍看:稍稍眺望。
佳气:美好的气息。
重关:重重关隘。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 壁画中的山水景观,通过粉壁上的衡霍诸山,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向往。"群峰如可攀",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山峰若可触及的渴望,仿佛可以手牵着它们。"能令堂上客,见尽湖南山",则是说这幅画能让坐在厅堂里的宾客也能尽览湖南的山峦。

接下来的"青翠数千仞,飞来方丈间",形容了这些山峰在画中呈现出的壮丽与神奇,它们似乎从遥远的地方飞来,出现在仅有几尺见方的小小空间内。"归云无处灭,去鸟何时还?"则是对这幅壁画中景象流动、生机勃勃的描绘,诗人好奇那些归去的云朵与飞走的鸟儿,又会在何时返回。

"胜事日相对,主人常独闲"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主人独自享受着美景而感到欣慰。最后的"稍看林壑晚,佳气生重关",则是说当天色渐晚时分,看那些林间小溪与山峦之间,竟然生出了更加浓郁的美好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壁画中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向往,以及对于主人独自享受这份美好的理解。

收录诗词(486)

刘长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字:文房
  •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709—789

相关古诗词

同姜浚题裴式微馀干东斋

世事终成梦,生涯欲半过。

白云心已矣,沧海意如何。

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

春风骑马醉,江月钓鱼歌。

散帙看虫蠹,开门见雀罗。

远山终日在,芳草傍人多。

吏体庄生傲,方言楚俗讹。

屈平君莫吊,肠断洞庭波。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同诸公袁郎中宴筵喜加章服

手诏来筵上,腰金向粉闱。

勋名传旧阁,蹈舞著新衣。

白社同游在,沧洲此会稀。

寒笳发后殿,秋草送西归。

世难常摧敌,时闲已息机。

鲁连功可让,千载一相挥。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同郭参谋咏崔仆射淮南节度使厅前竹

昔种梁王苑,今移汉将坛。

蒙笼低冕过,青翠捲帘看。

得地移根远,经霜抱节难。

开花成凤实,嫩笋长鱼竿。

蔼蔼军容静,萧萧郡宇宽。

细音和角暮,疏影上门寒。

湘浦何年变,山阳几处残。

不知轩屏侧,岁晚对袁安。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麓山寺过法崇禅师故居

山僧候谷口,石路拂莓苔。

深入泉源去,遥从树杪回。

香随青霭散,钟过白云来。

野雪空斋掩,山风古殿开。

桂寒知自发,松老问谁栽。

惆怅湘江水,何人更渡杯。

形式: 排律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