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流芳所作,名为《为杨谶西题断桥小景》。诗中描绘了西湖边断桥周围春意盎然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情感的交融。
首句“十里西湖意,都来在断桥”,开篇即以“十里”形容西湖之广袤,而“都来在断桥”则点出断桥作为观景点的独特位置,引人遐想断桥上所见的美景。
接着,“寒生梅萼小,春入柳丝娇”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冬末春初时节,梅花虽小却透露出春的气息,柳丝在春风中轻柔摇曳,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娇美。这里不仅有视觉上的美感,也蕴含着诗人对季节更替、生命循环的感慨。
“乍见应疑梦,重来不待招”则表达了诗人初次见到如此美景时的惊喜与恍惚,仿佛置身梦境,而再次造访时,无需刻意邀请,自然的美景便已吸引他归来,体现了诗人对断桥小景的深深喜爱与向往。
最后,“故人知我否,吟望正萧条”一句,诗人似乎在思考,是否有人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是否有人能与他一同欣赏这美景。这里的“萧条”并非指景色的凄凉,而是诗人内心的一种孤寂感,或许是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也可能是对人生短暂、美景易逝的哲思。
整首诗通过对断桥周围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巧妙融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