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词人黎廷瑞的《秦楼月·忆秦娥》中的第五首。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冬日风情画,通过对红苞的描绘和人物的刻画,展现了独特的意境。
"红苞拆",以红苞初绽的形象,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又暗示了冬去春来的季节转换,为下文的情感转折做了铺垫。"巡檐一笑风情别",词人漫步檐下,笑中含有一丝离别的感伤,风情的变化反映出内心的微妙情感。
"风情别。广平空道,心肠如铁",广平,地名,这里可能暗指远方的爱人。词人说心肠如铁,表达了对分离的坚韧与无奈,同时也透露出深深的思念之情。
"灞桥更有狂吟客",引用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情境,借以表达词人对远方的渴望和对相聚的期待。
"短鞭破帽貂裘窄",形象地刻画了一个落魄却又坚韧的旅人形象,他身着窄小的貂裘,骑着瘦驴,行走在风雪中,显示出词人对生活的艰辛体验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貂裘窄。瘦驴卓耳,一鞍风雪",再次强调了环境的艰苦和人物的孤独,通过“卓耳”(驴耳朵直竖)这一细节,更显出词人不屈的精神风貌。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寓情,通过描绘冬日景象和人物状态,表达了词人对远方的思念、对生活的坚韧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宋词婉约中不失豪放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