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清弋江村外、工山右县边追忆往昔的场景。"曾结社"表明这里是诗人与友人们相聚的地方,他们可能有着共同的文学或艺术兴趣。"许与更忘年"则显示出诗人对这份情谊的珍视,愿意与之长久相伴,即使岁月流逝也不会淡忘。
"郢斲无为质"中的"郢斲"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而"无为质"意味着没有什么可以作为交换或抵押的物品,这里可能隐喻诗人在精神上追求纯粹,拒绝世俗的诱惑。"牙琴有绝弦"则形容诗人心中的艺术理想遭遇了挫折,或是表达一种失落的情感。
最后两句"巾箱遗墨在,披阅一潸然"写的是诗人发现了一本遗留下来的书籍,其中可能记录着往日的诗文或是对美好事物的赞美。"披阅"即翻阅这份文字,触动了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了"一潸然"的感慨。整首诗透露出一种对过往美好的怀念,以及对于艺术理想和人生情谊的深切追求。
总体来说,这是一首充满了怀旧之情和艺术追求的诗篇,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