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昙贲所作的《颂古二十七首》中的第三首。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哲理思考。"六月上伏"指的是农历六月的初伏时节,天气炎热;"八月中秋"则是指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象征着丰收与团圆。"人平不语"暗喻人在平静或平凡时往往少言寡语,寓意人应懂得在适当的时候保持沉默;"水平不流"则描绘了水面在静止状态下不会随意流动,象征着事物应顺应自然,静待时机。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寓含了人生的处世智慧,即在喧嚣与宁静中找到平衡,适时沉默,顺应自然规律。这种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表达方式,体现了禅宗诗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