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咏白莲七首(其六)》由明代诗人李坚(贞夫)所作,通过对白莲的描绘,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赞美与向往。
首句“举世何人识爱莲”,开篇便以反问的形式,提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芸芸众生中,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欣赏并喜爱莲花的美?这里的“爱莲”不仅指莲花本身,更是象征着一种高雅、纯洁的生活态度和人格追求。
次句“白莲风味更堪怜”,进一步点明了诗人对白莲的独特情感。白莲以其纯净无瑕的色泽和清雅脱俗的气质,让人心生怜爱。这里的“风味”不仅仅指的是白莲的自然之美,更蕴含了诗人对其内在精神品质的深刻感悟。
后两句“千年高士陶彭泽,曾向庐山结社缘”,将目光转向历史,以陶渊明(字彭泽)为例,这位被后世尊为“隐逸诗人之宗”的人物,曾与友人在庐山结社,追求心灵的自由与精神的超脱。诗人通过这一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古代高士追求理想生活状态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或当代人能够在纷扰尘世中寻得一片净土,保持内心纯净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借物抒情,既展现了白莲的外在之美,也揭示了其内在的精神价值,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品格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