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南城

大江南渡是长干,北望清淮岁已寒。

废垒至今闻鹤唳,苍山从古自龙蟠。

鬓毛白尽空看镜,髀肉销来尚据鞍。

折箠不能笞黠虏,遗民犹有汉衣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南城上眺望的景象与感慨。首联“大江南渡是长干,北望清淮岁已寒”中,“大江”与“清淮”形成鲜明对比,一南一北,既展现了地理的辽阔,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岁已寒”三字,不仅点明了季节,也暗含了岁月沧桑之意。

颔联“废垒至今闻鹤唳,苍山从古自龙蟠”则将目光转向历史与自然。废弃的堡垒中传来鹤的啼鸣,古老的青山依然如龙般盘踞,这里既有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也有对自然永恒的赞美。鹤唳与龙蟠,分别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自然的力量,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命力的画面。

颈联“鬓毛白尽空看镜,髀肉销来尚据鞍”转而抒发个人的情感。随着年岁的增长,诗人发现自己的鬓发已白,只能在镜前徒增感慨;尽管身体消瘦,但仍然骑马奔驰,表达了虽老而不衰的精神状态。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坚持自我、不屈不挠的态度。

尾联“折箠不能笞黠虏,遗民犹有汉衣冠”则是对现实的反思与批判。诗人感叹自己无法用武力制服狡猾的敌人,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同时,“遗民犹有汉衣冠”一句,既是对汉族文化的坚守,也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个人命运以及国家安危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收录诗词(240)

叶梦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 字:少蕴
  • 籍贯:苏州吴县
  • 生卒年:1077~1148

相关古诗词

与陈子高夜话

鼓角开东道,山川壮别京。

病慵怜窃食,幽愤敢论兵。

废简铅黄暗,驰囊赤白惊。

褒衣聊自喜,时见鲁诸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马参议观国从辟刘太保

伏波老自厌壶头,壮志诸孙凛未休。

稍喜烽烟从绝塞,即闻貔虎静中州。

先声早已传推毂,婉画聊烦佐运筹。

好去刘公书一纸,无忘老子上南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马参议留别

戎车百两去难攀,秣马前驱矢石间。

析木旧津吞朔易,神都新令愯完颜。

传声已报连三捷,触热那辞冒百艰。

束缚会看擒颉利,灰钉何待执戎蛮。

清谈一笑时能共,妙语千篇未可删。

缓带且从黄阁老,峨冠行奉紫宸班。

分携坐叹虚悬榻,老病怀归祇故山。

他日小舟能过我,万峰深处有柴关。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寄潭州谢城父

南国波涛已过春,稍清群盗剪荆榛。

孰知贾傅倾多士,但说番君得远民。

痛饮千钟应可强,传书一纸未能频。

台评袖里犹多在,莫枉汀洲咏白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