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经过云屯滩时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首联“萝月纷纷星斗高,云屯滩上听飞涛”以“萝月”、“星斗”、“云屯”、“飞涛”等意象,营造出一幅静谧而壮阔的画面。月光如丝,藤蔓缠绕,星星高挂,云雾聚集在滩头,耳边是汹涌的涛声。这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静态的景物与动态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活力的氛围。
颔联“莫伤蜀鸟多啼血,且喜吴侬惯刺篙”转而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蜀地的鸟儿啼血,可能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但诗人却以“莫伤”二字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淡然态度。接着,他转向对吴地人的赞美,他们习惯于在水中划船,生活得自在而坚韧。这一联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不同生活方式的理解与欣赏。
颈联“风逆溪声悬碧树,雨深崖气入青袍”进一步描绘了云屯滩的自然景象。逆风中溪水潺潺,碧绿的树木似乎在风中摇曳生姿;深沉的雨水使得山崖间弥漫着湿润的气息,仿佛整个环境都被一层青色的袍子包裹。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尾联“夜长把烛频看镜,只恐年来变二毛”则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夜晚漫长,诗人手持蜡烛,频繁照镜子,担心自己年华老去,两鬓斑白。这一细节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深切体会,以及对青春易逝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云屯滩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思,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