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许当世以诗见率登高

霜云明净海山隈,一岁登临始此回。

堂上寿觞淋浪满,栏边佳菊似疑开。

故乡情味人人好,今日荣恩节节来。

正是秋风洗烦暑,力将衰飒上高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霜白的云彩映照着海边山脚,一年的游览才在此刻开始。
厅堂上的祝寿酒杯满满当当,栏杆边的菊花仿佛即将盛开。
家乡的味道和情感人人都喜爱,今日的荣耀恩赐源源不断。
正值秋风驱散炎热,我们满怀力量登上高台。

注释

霜云:指霜白色的云彩。
海山隈:海边的山脚处。
一岁:一年。
登临:游览。
堂上:厅堂上。
寿觞:祝寿的酒杯。
淋浪满:满满当当。
栏边佳菊:栏杆边的菊花。
故乡情味:家乡的情感和味道。
荣恩:荣耀和恩赐。
节节来:源源不断。
秋风:秋天的凉风。
烦暑:炎热。
衰飒:衰弱疲惫。
高台:高处的平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蔡襄所作的《九日许当世以诗见率登高》,描绘了秋季重阳节登高赏景的情景。首句"霜云明净海山隈",通过明亮的霜云和清晰的山海景色,展现了秋天的清新与宁静。接着,诗人感慨一年之中,重阳登高活动在这个时候才开始,体现了对传统节日的重视。

"堂上寿觞淋浪满",描述了家中的宴席上酒杯盈满,庆祝长寿的氛围浓厚。"栏边佳菊似疑开",则借菊花的盛开象征着节日的喜庆和对故乡美好事物的怀念。"故乡情味人人好,今日荣恩节节来",表达了对家乡亲情和朝廷恩典的深深眷恋,以及随着节日的到来,这种情感愈发浓烈。

最后两句"正是秋风洗烦暑,力将衰飒上高台",点出登高之际,秋风送爽,驱散了夏日的炎热,诗人带着疲惫但振奋的心情,决心在这样的时刻振作精神,登上高台,寓意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重阳登高的场景,融合了节日的欢乐、家庭的温馨、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420)

蔡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字:君谟
  • 籍贯: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
  • 生卒年: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

相关古诗词

二十二日山堂小饮和元郎中牡丹向谢之什

几家园馆见千枝,白发虽多意不衰。

香泽最深风静处,醉红须在月明时。

已知佳节无馀日,更向残芳卷一卮。

拟放春归还自语,来年老信莫先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人日立春舟行寄福州燕二司封

清溪潮上送行船,回望高城隔晓烟。

景色似看名画展,醉魂犹忆寿杯传。

春盘食菜思三九,人日书幡诵百千。

南国逢君唯道旧,后时何处笑今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十八日陪提刑郎中吉祥院看牡丹

节候初临谷雨期,满天风日助芳菲。

生来已占妙香国,开处全烘直指衣。

揽照尽从乌帽重,放歌须遣羽觞飞。

前驺不用传呼宠,待与游人一路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十五日游龙华净明两院值雨

垂杨修竹半藏山,一径纡回暮雨间。

绿满野田看渺渺,白飞岩溜自潺潺。

空村鲐背行歌去,古寺头陀乞食还。

却羡幽人在深僻,断无来客扣禅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