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必元所作的《寄答西粤大中丞杨公(其二)》。诗中描绘了对西粤大中丞杨公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治理才能的高度评价。
首联“蛮烟西尽古交州,万里军容镇上游”以壮阔的景象开篇,将杨公的治所置于遥远而神秘的边疆之地,暗示其治理范围之广,同时也预示着其面临的挑战与责任重大。
颔联“柱后惠文加九锡,师中神武足千秋”运用典故,赞扬杨公不仅在军事上表现出卓越的才能,如同古代的名将一般,而且在政治上也深谙礼法,能够得到朝廷的尊崇,象征着他的功绩将被历史铭记。
颈联“降夷不用开关款,折节犹多借箸筹”进一步展现了杨公的智慧与策略。他不需通过外交手段就能使敌方归顺,显示了其高超的政治手腕;同时,他能屈能伸,善于借助智谋解决问题,体现出其全面的领导能力。
尾联“诗草忽从鸿雁至,和歌谁可并应刘”则表达了对杨公才华的赞美。诗草的比喻暗示了杨公的文学造诣,而“和歌谁可并应刘”则是对杨公能够与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如刘勰相媲美的高度赞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杨公形象的描绘和对其功绩、智慧、才能的赞美,展现了对一位杰出官员的崇高敬意,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政治人物的期待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