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所作,献给北平兵宪海山陈公的寿诗。诗中洋溢着对陈公的敬仰之情与对其功绩的赞美。
首联“南北天为吾党期,櫜鞬常得傍蟾帷。”以“南北天”象征天地之大,表达了对陈公作为一方领袖的崇高地位的肯定。同时,“櫜鞬”是古代武将的装备,此处暗喻陈公常伴君侧,身居高位。而“傍蟾帷”则以月亮的帷幕比喻朝廷的权威,形象地描绘了陈公在朝廷中的重要角色。
颔联“行间力借青云起,使者名从绛节驰。”进一步赞扬陈公的才能和功绩。其中“行间力借青云起”形容陈公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如同乘风破浪,直冲云霄,展现出其卓越的领导能力和远大的抱负。“使者名从绛节驰”则通过描述陈公作为使者的身份,以及他所携带的红色符节(绛节),暗示其使命重大,行动迅速,威望卓著。
颈联“万仞冈陵当祝日,三藩才俊共瞻时。”将陈公比作万仞高山,象征其坚不可摧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提到陈公在祝寿日受到三藩(即三个封疆大吏)及众多才俊的共同瞻仰,强调了他在同僚和下属心中的崇高地位。
尾联“安闽筹策应谁问?惟有年来白发知!”则表达了对陈公智慧和经验的敬佩。安闽(安定福建)的策略本应由陈公亲自筹划,但如今岁月流逝,只有陈公的白发见证了他多年来的辛劳与智慧。这一句既是对陈公过去功绩的回顾,也是对他晚年智慧的赞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对陈公的崇高敬意和对其一生功绩的深情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