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夏孙桐所作,名为《泛舟虎阜因吊五人之墓自春徂夏盖三至矣(其三)》。诗中充满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物命运的深沉感慨。
首句“兹邱难培塿,兴废更岁月”描绘了丘陵难以成为小土堆,兴盛与衰败更迭于时间的流转之中,暗含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接着,“清渊玉凫沈,宝气照华阙”以清泉中的白鹭沉没和宝气照耀华丽的宫殿,象征着英雄的陨落与辉煌的消逝,寓意深刻。
“壮哉夫椒军,三年竟报越”提到夫椒之战,吴国大胜越国的故事,表达了对古代战争的回顾与赞叹。然而,“如何麋鹿游,霸业旋销歇”转折,指出即使是曾经的霸业,也如同麋鹿在游荡,最终消逝无踪,强调了历史的无情与变幻莫测。
“艰危间世有,愚者但营窟”指出在艰难危险的时代里,智者能洞察先机,而愚者只会寻求避难之所,反映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接下来,“抉眼怜孤臣,苦口谋曲突”表达了对忠诚臣子的同情与对预防未然的智慧的赞赏。
最后,“平生志五湖,所遇常触发”表明诗人向往自由的生活,即使遭遇挫折也不改初心。而“莫笑沧浪吟,临流思解袜”则以古代诗人屈原的典故,表达自己虽身处困境,仍坚持理想,不为世俗所动摇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生、理想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忠诚、智慧、自由的赞美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