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对月

天长地久无年数,已往中秋知几度。

世人看月自古今,月色年年只如故。

一年一度看中秋,看去看来今白头。

不如有酒酹明月,更能几度登高楼。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中秋对月》由明代诗人董纪所作,通过对月的描绘,抒发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开篇“天长地久无年数,已往中秋知几度”,以“天长地久”与“中秋”对比,强调时间的无限与中秋之月的轮回,暗示了自然规律的永恒与人类生命之短暂。接着,“世人看月自古今,月色年年只如故”,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月亮的光辉始终如一,象征着自然之美超越了时间的界限,恒久不变。

“一年一度看中秋,看去看来今白头”,诗人通过个人经历的叙述,表达了对时光飞逝、岁月无情的感慨。从少年到白头,每年的中秋月圆之夜,见证了人生的流转与岁月的沉淀。这种对比不仅加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最后,“不如有酒酹明月,更能几度登高楼”,诗人选择在中秋之夜,借酒助兴,对着明月倾诉心声,寻求心灵的慰藉。这一行为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是对内心情感的释放。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在有限的生命中,如何更好地体验生活、珍惜时光?“更能几度登高楼”则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以及对生命体验的深度与广度的思考。

综上所述,《中秋对月》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生命和情感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471)

董纪(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字良史,后以字行,更字述夫。洪武(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中任江西按察佥事。善草书。著西郊笑端集。《书史会要、大观录》

  • 号:一槎
  • 籍贯:上海

相关古诗词

己巳正月十五日雪中怀仲基公子

腊前不能分寸积,才入春来便盈尺。

彻夜东风吹不消,太阳无光云四塞。

莫问宜多与宜少,丰凶未卜为何兆。

江山图画若天开,人境一时誇绝好。

故人只隔瀼东西,近似山阴到剡溪。

乘兴出门还兴尽,此时应已醉如泥。

形式: 古风

短歌行次韵俞仲基

君不见朱门空锁春?寞,粉墙影断秋千索。

昨夜欢娱今已非,空有閒花自开落。

人生何必多苦思,得失兴亡俱有时。

捧心尝胆事何异,越看勾践吴夫差。

馆娃姑苏极佳丽,策献西施比魑魅。

机深乌喙亦徒然,蜀道难行却云易。

朝为桑田暮白波,此理谁知蓝采和。

少年不饮复不歌,百岁光阴能几何。

形式: 古风

金仲宣画

上方楼阁层峦颠,钟鼓髣髴云间传。

丹梯有路容一到,伸手便可扪青天。

霞标东望赤城近,水光下瞰潇湘连。

褒斜潜通子午谷,瀑布倒挂香炉烟。

曲阑回磴走千转,合抱长松知几年。

衣冠何来抱琴客,莫是避世商山贤。

夕阳残钓催罢去,西风快帆争后先。

金郎笔法拟北苑,咫尺万里多清妍。

高堂看画动归兴,明朝亦理松江船。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送黄师古归凤山卖药

凤山之云如凤起,凤江之水清无滓。

山中美人黄石孙,面山结屋临江水。

家传一编圯上书,读书不为章句儒。

年已三十未有须,学识迥与常人殊。

春风杏林红绕屋,石田夜雨参苗绿。

松花酿酒压流霞,茯苓煮饭抄香玉。

卖药不较利重轻,丹砂炼得黄金成。

伯休自谓人不识,何事女子犹知名。

去年俄膺太守荐,歘然声价超群彦。

南城最喜得贤才,无异昔时三语掾。

金陵逆旅相逢日,舌似澜翻目如漆。

胸中耿耿不得平,肯复区区事刀笔。

促理归装买吴榜,囊无一钱胆何壮。

三十六策此为上,能作良医比良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