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成都玉局观孙位画龙

我见苏州昆山佛殿中,金城柱上有二龙。

老僧相传道是僧繇手,寻常入海共龙斗。

又闻蜀国玉局观有孙遇迹,蟠屈身长八十尺。

游人争看不敢近,头觑寒泉万丈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两处名胜:苏州昆山的佛殿和蜀国(今四川成都)的玉局观。诗中的意象丰富,充满神话色彩。

金城柱上二龙,是对权势与力量的象征,也可能暗示着僧繇手的超凡技艺,能够塑造出栩栩如生的龙形。老僧相传中“寻常入海共龙斗”一句,更增添了一种神秘和冒险的情节,让人联想到古代那些关于龙与人的故事。

而蜀国玉局观中的孙遇迹,则是对宏伟与壮观的描绘。蟠屈身长八十尺的巨龙形象,展现了古人对于强大力量的向往和敬畏。游人们虽然好奇,却不敢接近,只能远远地窥视那头触着万丈碧泉的龙头,这里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秘力量之间的敬畏之心。

整首诗通过对两处景观的描写,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超凡力量的崇拜。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贯休在旅行中所获得的丰富感受和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题曹溪祖师堂

皎洁曹溪月,嵯峨七宝林。

空传智药记,岂见祖禅心。

信衣非苧麻,白云无知音。

大哉双峰溪,万古青沈沈。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题惠琮律师院

苦节兼青目,公卿话有馀。

唯传黄叶喻,还似白泉居。

猿拨孤云破,钟撞众木疏。

社坛踪迹在,重结复何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樵叟

樵父貌饥带尘土,自言一生苦寒苦。

担头担个赤瓷罂,斜阳独立濛笼坞。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赠许徵君

昼公友秦奚,来往踏溪云。

如今又到我,还爱许徵君。

落花鸟衔来,永日香氤氲。

终期将尔曹,归去麋鹿群。

形式: 古风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