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太史归毗陵(其三)

自种因缘亦似僧,丈夫身世岂无凭。

桄榔林下堪栖憩,重话菩提一夜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以隐喻的手法,描绘了一位归隐者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自种因缘亦似僧",诗人以僧人自比,暗示自己如同僧侣一般,通过自己的努力与修为,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解脱。"丈夫身世岂无凭",则表达了对人生经历与命运的深刻思考,强调了个人在世间所承担的责任与追求。

"桄榔林下堪栖憩",形象地描绘出归隐者选择在桄榔林中安身立命的情景,桄榔树象征着坚韧与宁静,暗示了归隐者对自然环境的亲近与内心的平和。"重话菩提一夜灯",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菩提”这一佛教词汇,寓意着对智慧与觉悟的追求,而“一夜灯”则可能象征着彻夜不眠的思考与领悟,或是对过往经历的回顾与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归隐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首对归隐者生活状态的赞歌,也是对个人内心世界探索与自我超越的颂扬。

收录诗词(455)

陈子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郑太史归毗陵(其四)

芳桂应移楚客心,木兰新倚越人吟。

思君清梦飞南岭,得似罗浮雪片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崇祯元年元日立春歌(其一)

一统常逢第一编,春王正月繫元年。

何如三朔班春候,累叶中兴岂偶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崇祯元年元日立春歌(其二)

拜舞今朝乐有馀,农耕堪试卜牛初。

君王已自除珰虎,不比徒闻宽大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人日旧好诸君携酒过

草堂何日不幽清,朋好新年娱晚晴。

三纪已凭双眼过,一尊莫照二毛生。

诗篇尽我随君和,春洞飞梅带雪声。

谁信论才非用世,逃虚无计谢时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