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轩老先生文集刊传上以揄扬其问学下则得佛家以法布施之意前后数君子有是志而不果今日薄西山幸一见此喜成古风三篇以贺后来之有作者且述下悰云(其三)

蚤岁过玉融,悟逢陈叔盥。

曾待艾翁来,国风话长短。

忽听诵采蘋,玉川茶八碗。

因入网山门,多舍莆阳馆。

今喜文集行,源流心事满。

头颅七十六,见此抑何缓。

百为信有待,立志如君罕。

良晤向三山,汇缘非偶款。

形式: 古风 押[旱]韵

翻译

早年游历玉融,有幸遇见陈叔盥。
期待艾翁来访,共论《国风》篇章。
忽然听到吟咏《采蘋》,品茗玉川茶八碗。
于是进入网山寺门,常宿莆阳馆舍。
如今欣喜你的文集流传,心中充满源远流长的感慨。
已近古稀之年,见到此景怎能不感慨万分。
万事皆需等待时机,像你这般立下志向的人实属罕见。
美好的相遇在三座山,缘分汇聚并非偶然相会。

注释

蚤岁:早年。
过:游历。
玉融:地名。
悟逢:有幸遇见。
陈叔盥:人名。
艾翁:人名。
国风话长短:共论《诗经·国风》的内容。
诵采蘋:吟咏《诗经·国风·采蘋》。
玉川茶:著名茶品。
八碗:指多次品饮。
网山门:寺庙门。
多舍:常宿。
文集行:文集流传。
源流心事:源远流长的思绪。
七十六:古稀之年。
见此:见到此景。
百为:万事。
信有待:等待时机。
立志:立下志向。
君罕:罕见。
良晤:美好的相遇。
三山:泛指名山。
汇缘:缘分汇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藻所作,表达了对艾轩老先生文集刊行的欣喜之情,以及对其学问和佛法传播的赞赏。诗中回忆了早年与艾翁的交往,提及了艾翁的学术讨论和品茗时光,还提到了自己步入网山门的经历。诗人感叹岁月匆匆,自己已届七十六岁,能见到文集出版实属不易,对艾轩先生的坚定志向表示敬佩。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希望后人能继续传承这种学问与佛法的交流精神。

诗中的情感真挚,语言质朴,体现了宋代理学家对于学术与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前辈学者的敬仰之情。整首诗以古风的形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学术传统的珍视。

收录诗词(326)

陈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仲秋过卢北山子俞尝新酝作

白秫新收酿得红,洗锅吹火煮油葱。

莫嫌倾出清和浊,胜是尝来辣且浓。

形式: 七言绝句

刘五十丈生日

与君他语自差殊,独爱交财是丈夫。

愿见年年生日会,老来活计尚关渠。

形式: 七言绝句

刘公父新理花畦约赏菊因成乐轩行

旧屋早易主,新椽办无钱。

帡幪托亲友,蹉跎经岁年。

碎累入安宅,只身出随缘。

引腹挂蛛网,移檐饵羽鲜。

所愧历游赏,不劳携馔筵。

美名吾敢僣,茂实众推先。

但名长乐郡,谁拟地行仙。

玉融未遍眼,银发久垂肩。

何况县十二,欲周里数千。

轩斋或寄寓,宿食辄留连。

公父白日暇,后园清兴牵。

种花成趣易,席草觉情宣。

犬鸡交巷陌,风月自林泉。

匼匝山围野,晴明霞散天。

红萸把虽过,黄菊采犹怜。

咏我昔文赋,泛渠今酒船。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刘骍子初冠勉以诗

汝爷十五初裹头,桂堂读书从我游。

汝今裹头恰十五,两载东林就规矩。

我身只是前时命,汝家岁久无衰盛。

族人快活羡汝爷,汝又胜爷好情性。

莹彻温柔好性情,更须奋笔趋前程。

苦思入神方得句,才如诸舅岂无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