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槐夏风清。霁天欲晓,武曲增明。
元是今朝,曾生名将,力佐中兴。朝家息马休兵。
享逸乐、嬉游太平。忧国胸襟,平戎材略,分付瑶觥。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太平景象。"槐夏风清",开篇即营造出一个清新的气氛,槐花香满径,夏日的微风轻拂过脸庞,令人心旷神怡。
接着,“霁天欲晓,武曲增明”两句,则描绘了黎明前的宁静与光线逐渐增强的景象,给人以希望和新的开始。霁天,即将散去夜幕的天空,预示着一日之际即将到来;武曲,通常指古代帝王所居之地,这里可能隐喻朝廷或政权中心;增明,则是光线渐强,象征着事物逐渐明朗。
"元是今朝,曾生名将,力佐中兴。朝家息马休兵。享逸乐、嬉游太平。"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英雄辈出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和平安定的庆幸。“元是今朝”指的是现在这个时代;“曾生名将”则是说过去诞生过许多英勇的武将;“力佐中兴”意味着这些英雄们用自己的力量辅助国家复兴。紧接着,“朝家息马休兵”一句,描绘了战争结束、和平到来的美好景象,国家不再需要动员军队,人们得以安居乐业。最后两句“享逸乐、嬉游太平”则直接表达了对当前太平盛世的享受与期待。
然而,尽管诗人享受着和平带来的喜悦,但仍旧不忘忧虑国家大事。“忧国胸襟,平戎材略,分付瑶觥。”这一部分显示出诗人的深谋远虑,即使在太平时期,也应有备无患,为可能出现的战事做好准备。"忧国胸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平戎材略”指的是为防卫国家而考虑的策略和布局;“分付瑶觥”则是将这些安排交给有才能的人去执行,瑶觥可能象征着权力或命令的传递。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也表现出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深谋远虑和责任感。
不详
杨一作扬,一说名补之。清夷长者、紫阳居士。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寓居洪州南昌。绘画尤擅墨梅。水墨人物画师法李公麟。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今存《逃禅词》一卷,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生平事迹见《宋史翼》卷三六
茅舍疏篱。半飘残雪,斜卧低枝。可更相宜,烟笼修竹,月在寒溪。
宁宁伫立移时。判瘦损、无妨为伊。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
瑞鸭烟浓。晓来弦管,声在霜空。
却退寒威,借回春色,满苑香风。几时人下瑶宫。
记千载、今朝庆逢。满捧瑶觞,芝兰丛里,锦绣光中。
江月轩中。拍堤新涨,绕院熏风。
深注瑶觞,低歌金缕,声在晴空。新词尽索无穷。
断酩酊、衰颜为红。愿得年年,繁枝子满,绿叶阴浓。
玉骨冰肌。为谁偏好,特地相宜。
一段风流,广平休赋,和靖无诗。绮窗睡起春迟。
困无力、菱花笑窥。嚼蕊吹香,眉心贴处,鬓畔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