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

升平未久复疮痍,大厦已无一木支。

突厥思倾唐社稷,匈奴欲紊汉官仪。

空闻黄阁承三旨,屡见乌台奏四其。

二百年来恩泽尽,牛毛法令乱如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感事》由清代诗人王恩浩所作,通过深沉的历史反思与对时局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与社会秩序的关切。

首联“升平未久复疮痍,大厦已无一木支”描绘了国家在短暂的繁荣之后,又陷入了困境,比喻国家如同摇摇欲坠的大厦,已经找不到一根支撑的柱子,形象地表达了局势的危急。

颔联“突厥思倾唐社稷,匈奴欲紊汉官仪”揭示了外患内忧的严峻形势。突厥和匈奴等少数民族势力蠢蠢欲动,意图颠覆唐朝的统治,扰乱汉朝的官制礼仪,反映了边疆安全与内部稳定面临的挑战。

颈联“空闻黄阁承三旨,屡见乌台奏四其”则聚焦于朝廷内部的问题。黄阁象征宰相府,三旨可能暗指皇帝的命令或决策的不明确、多变;乌台则是御史台的别称,四其可能是指频繁的弹劾或谏言。这一联表达了对朝廷决策混乱、监察机制失灵的批评。

尾联“二百年来恩泽尽,牛毛法令乱如丝”总结了长期积累的问题。二百年指的是历史的长河,恩泽尽则意味着过去的仁政与福祉已经消失殆尽;牛毛法令乱如丝则形容了法律条文繁杂、混乱不堪,无法有效治理国家。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忧虑,以及对历史教训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33)

王恩浩(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自嘲

阮籍狂犹昔,嵇生体渐孱。

苦无田二顷,幸有屋三间。

觅食原非易,浮萍尚未还。

何时骑鹤背,一举到琅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闻省中急变

旧兵撤尽练新兵,纪律纷纷事变更。

广募虎狼归槛柙,错将蜂虿作干城。

长官岂必头颅好,隐患已从肘腋生。

强国如此真妙法,火鎗先试武元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久旱忽逢霖渥沛,新晴好听瀑悬淙。

画梁语燕衔泥湿,绿树鸣蝉托荫浓。

风涌潮头知水涨,雨馀山顶尚云封。

一犁已足秧苗活,谁道天心不爱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晚眺

蝉鸣渐歇鸟声稀,浪拥沙痕漫石矶。

一幅天然妙图画,绿阴隙处片帆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