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杂诗七首(其六)

雨后秋风十日阴,罗衣初觉晓寒侵。

清愁强欲亲欢伯,瘦骨何能举聚针。

碧玉丽词残照晚,青楼秀色暮云深。

中郎好句传茅屋,端比逃虚喜足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雨后秋日的景象,诗人曹勋以细腻的笔触传达出内心的感触。首句"雨后秋风十日阴",写出了连日阴雨后秋风乍起的清新,透出一丝凄凉。"罗衣初觉晓寒侵",通过衣物感知到早晨的寒意,暗示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孤寂。

"清愁强欲亲欢伯",诗人借酒浇愁,试图排解心中的愁绪,但"强欲"二字透露出愁绪之深重难以排遣。"瘦骨何能举聚针",形象地刻画出诗人身体的虚弱和心情的落寞,进一步强化了愁苦之情。

"碧玉丽词残照晚",傍晚时分,夕阳余晖映照着华丽的词句,增添了诗意的哀婉。"青楼秀色暮云深",青楼的美景在暮色中显得更加深沉,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对比。

最后两句"中郎好句传茅屋,端比逃虚喜足音",诗人引用中郎(指东汉文学家蔡邕)的佳句,表达自己在困境中听到朋友来访的喜悦,如同在荒凉的茅屋中找到一丝慰藉,足音带给他的不仅仅是实际的陪伴,更是精神上的鼓舞。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风、寒意、愁苦为背景,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寓情于景,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台城杂诗七首(其五)

归涂只欲自治荒,久习田间兴益长。

插稻方能骑秧马,触藩遽复叹羝羊。

乍为事夺愧俯仰,却得公来时举扬。

更待凉风下天末,醉看墨妙写淋浪。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台城杂诗七首(其四)

向来小筑久锄荒,更觉闲中日月长。

山脚孤烟迷市井,冈头斜照下牛羊。

乘槎未喜闲侵汉,骑鹤何求再上扬。

简寂新诗清有素,雨随击节助浪浪。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台城杂诗七首(其三)

长歌山水五风霜,翠竹青松是巨防。

每谓肉身求净观,犹胜饭袋绕诸方。

因风老叶闲粘网,久雨新苔巧占墙。

何以待宾馀旧贯,一香一饭一胡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台城杂诗七首(其二)

老境光阴怯雨霜,怕寒窒隙似猜防。

养生饱悟风中烛,卜宅闲寻肘后方。

明世渔樵终混迹,故山猿鹤怨循墙。

天台肯约它年隐,半岭松风殷夜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