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夔门丁帅赴召(其二)

议论方前席,功名早上坡。

去帆瓜蔓水,遗爱竹枝歌。

同志晨星少,孤愁暮雨多。

倚风穷望眼,碧色渺平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正在讨论国家大事的殿堂上,早早就追求功名的人不少。
船只离开,只留下水面的波纹和岸边的竹枝歌声作伴。
志同道合的朋友如同晨星稀疏,孤独的忧虑在傍晚的雨中更显频繁。
我独自依靠风,极目远望,只见一片绿色的草地延伸到远方。

注释

议论:指政治或学术讨论。
方前席:殿堂之上。
早:早早地。
上坡:追求。
去帆:驶离的船只。
瓜蔓水:形容水面如瓜蔓般平静。
遗爱:遗留的爱意或怀念。
竹枝歌:以竹枝为题的歌曲,可能象征当地的文化。
同志:志同道合的人。
晨星:比喻稀少而珍贵的人。
孤愁:孤独的忧虑。
暮雨:傍晚的雨。
倚风:依靠微风。
穷望:极目远望。
碧色:绿色。
平莎:平坦的草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崔与之所作的《送夔门丁帅赴召(其二)》。诗中通过描绘送别场景,表达了对友人丁帅即将离任赴召的感慨。"议论方前席"一句,暗示丁帅才思敏捷,深受众人敬仰;"功名早上坡"则赞美他仕途顺利,成就显著。

"去帆瓜蔓水"以瓜蔓水比喻丁帅离去的航程,寓含依依惜别的深情;"遗爱竹枝歌"则借竹枝词流传民间,寄托丁帅在当地留下的美好名声和百姓的怀念。"同志晨星少"感叹知音难觅,体现出丁帅离任后将面临的孤独;"孤愁暮雨多"则以傍晚的雨声象征愁绪,加重了离别的凄凉。

最后两句"倚风穷望眼,碧色渺平莎"描绘了诗人独自凭栏远眺,只见一片绿色的莎草在风中摇曳,画面寂寥而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丁帅的深深祝福和无尽的思念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寓情于景,展现了送别诗常见的哀而不伤之美。

收录诗词(36)

崔与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正之,谥清献,原籍宁都白鹿营(今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营底村),幼年随父移居广东增城,《中国人名大辞典》载其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绍熙四年(1193)进士。授浔州司法参军,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特授广西提点刑狱。嘉定中,权发遣扬州事、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端平元年(1234),授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二年,除参知政事。三年,拜右承相兼枢密使。嘉熙三年以观文殿大学士奉祠。著有《崔清献公集》

  • 字:正子
  • 号:菊坡
  • 籍贯:故《宋史》载其广州
  • 生卒年:1158~1239

相关古诗词

哭赵清之(其一)

天南□□□重临,遗爱犹存蔽□阴。

鼓角三城新令肃,裤襦万井旧恩深。

养民但积和平福,涖事常持敬简心。

远业设施殊未老,巨川东逝日西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哭赵清之(其二)

老来心事向谁论,每见移时话肺肝。

黄甲同登今有几,白头相对古来难。

死生转盼星辰坠,聚散酸心幕雨寒。

病里不堪闻楚些,海山望断泪汍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寄黄州赵别驾庚辰入蜀舟次黄冈适赵倅奇夫沿檄行边不遇以诗寄之

铜梁玉垒碧云端,尺舸西风两鬓残。

世道多岐今已惯,人生一见古来难。

丈夫不作谋身计,巧匠那能袖手看。

月白风清雪堂梦,银波万顷卧龙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嘉定甲戌正月以金部郎分阃东淮正当金虏弃巢南奔之时人不愿往以君命不敢辞首尾五年而不得代戊寅腊月以少蓬召而病且衰矣自知不堪世用决意南归舟次豫章三疏丐闲而不得请幡然东下舣棹南康重湖阁夜梦人告之曰死于庐山之下觉而识其事并以小诗谢山神

来到庐山日日阴,斜风细雨乱云深。

移舟夜壑人閒世,荷锸春郊物外心。

要把封疆安社稷,谁教轩冕换山林。

殷勤招隐知深意,五老朝来露玉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